微信扫码分享

高二上学期历史试卷(有没有详细的高二历史复习资料和试题解答)

时间:

高二上学期历史试卷(有没有详细的高二历史复习资料和试题解答)

大家好,关于高二上学期历史试卷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有没有详细的高二历史复习资料和试题解答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高二上学期历史学哪几本书(人教版)
  2. 谁能提供历史高二的期中试卷
  3. 有没有详细的高二历史复习资料和试题解答
  4. 高二历史期末考的必考知识点
  5. 高二上学期历史知识点归纳

高二上学期历史学哪几本书(人教版)

必修一政治史

必修二经济史

必修三思想文化科技史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五:《探索历史的奥秘》;

选修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附:高中文科必读书目

《三国演义》

《红楼梦》

《子夜》

《家》

《围城》

《雷雨》

《哈姆雷特》

《巴黎圣母院》

《边城》

《女神》

谁能提供历史高二的期中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填写在后面的表格中。

1、15世纪前后,西欧各国先后积极开展探寻新航路的经济根源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B.《马可•波罗行记》的诱导

C.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商路D.航海技术的进步

2、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商路的变化是:

A.从大西洋沿岸转移到地中海沿岸B.从波罗的海转移到大西洋

C.从大西洋沿岸转移到太平洋沿岸D.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3、下列关于16~17世纪的荷兰说法错误的是

A.16世纪摆脱西班牙独立B.17世纪成为“欧洲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

C.因为海军强大而获得“海上马车夫”称号D.曾侵占我国领土台湾

4、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主要通过打败哪三个国家实现的?

A.西班牙、法国、葡萄牙B.荷兰、德国、法国

C.西班牙、荷兰、美国D.西班牙、荷兰、法国

5、以下工业革命的条件,其形成与对外殖民扩张直接有关的是①大量资本的积累②大量雇佣劳动力的形成③生产技术和科技知识的积累④国外市场的扩大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④

6、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包括

①交通运输业②机器制造业③汽车工业④电力工业

A.③④B.①③C.①②D.②④

7、艾菲尔铁塔享誉全球,据史料记载是为了展示钢铁时代的辉煌,你认为这座建筑应该建筑于何时?

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D.二战时期

8、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纽约股市暴跌B.市场和消费的矛盾

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D.世界市场的形成

9、下列关于1929年经济危机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波及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B.各国工业生产水平大幅度下降

C.各资本主义国家失业总人数达300多万D.法西斯势力在各国纷纷上台

10、美国罗斯福新政比以前的资本主义改革最大不同是

A.完善社会保障体系B.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C.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D.否定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各国发展社会经济的相似措施有

①密切同美国的联系②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导

③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④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

12、下列关于“新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一趋势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

B.它摆脱了经济周期性波动规律的制约

C.它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D.它是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13、1925年12月苏联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这一方针突出的特征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B.优先发展军事工业C.优先发展轻工业D.优先发展农业

14、“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是

A.苏联在卫国战争前实施的三个五年计划的完成B.斯大林宣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成

C.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D.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确立

15、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把重点放在农业B.把重点放在工业

C.没有根本改变经济体制D.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16、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B.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

C.各种社会问题和民族问题D.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17、下列有关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

B.反映了二战后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发展的趋势

C.以美国为中心,美国拥有特殊地位

D.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关贸总协定》的签订,构成三大支柱

18.被称为19世纪三大科学发现的科学成果是①细胞学说②进化论③量子论的提出

④能量守恒定律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19、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的不同点是

A.是区域范围内国家生产力与分工发展的产物

B.既是区域性经济集团,又具有政治联盟性质

C.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增强

D.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深,导致保证经济稳定联系的经济组织产生

20、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

A.资本在全球范围的新一轮扩张B.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共同发展

C.世界市场范围内的资源配置D.全球经济形成为一个整体

高二年级历史试题(必修)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4分,共40分)

21、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请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两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领域分别有什么突出成就?请各举两例。(4分)

(2)两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新的时代,分别是什么?(2分)

(3)两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后果?要求从三个方面回答:生产力、社会关系、对世界市场的影响方面。(6分)

22、阅读材料:

材料一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现代分册》

材料二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我们党纲里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了严重失败。

———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局的任务》全集33卷

回答:(1)、材料一中所提到的经济政策指的是美国的什么政策?(2’)这一政策由哪位领导人提出?(2’)

(2)、材料二中所指的“经济政策”是什么政策?(2’)它的突出作用是什么?(2’)

(3)、材料二中的“经济政策”后来被哪一经济政策所取代?(2’)转变的原因是什么?(4’)

23、阅读材料:

材料一1991年12月上旬,欧共体12国在马斯特里赫特市举行的首脑会议上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2国范围内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即建立“欧洲联盟”。

材料二美、加、墨三国首脑于1992年12月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从而形成拥有3.6亿消费者,区内生产总值超过6万亿美元的北美自由贸易区。

材料三1991年11月,中国、中国台北和香港参加了亚太经济合作会议并加入了这个组织,标志着这个地区经济合作将进一步的加强和扩大。

请回答:

(1)上述三个经济区域集团的创始国分别有哪些(各举三例)(6分)

(2)材料一中欧盟的前身是什么组织?欧盟成立的重要意义是什么?(3分)

(3)与欧盟相比,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特点是什么?(2分)

(4)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在哪三个方面取得成就?(3分)

高二年级历史(必修)参考解答及评分意见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60分)

1~5ADCDD6~10ABCDC11~15DBAAC16~20BAABA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4分,共40分)

21、答案

(1)火车、汽船;汽车、飞机。(4分)

(2)蒸汽时代、电气时代。(2分)

(3)生产力:

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各国逐渐朝工业化方向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1分)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生产力高度发展,重工业比重上升。(1分)

社会关系: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形成。(1分)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1分)

世界市场:

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分)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明显。(1分)

22、(1)、“新政”罗斯福(4分)

(2)、战时共产主义(2分)

集中全国物力财力,战胜敌人(2分)

(3)、新经济政策(2分)

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日益显现,导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4分)

23、英法德;美加墨;澳美日(每个集团任举三例即可)(6分)

欧共体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3分)

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2分)

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经济技术合作(3分)

一、选择题(25×2=50分)

1.与右图相关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彼得格勒

B、莫斯科

C、斯大林格勒

D、巴黎

2.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前提是()

①国家掌握着经济命脉②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已被粉碎

A、①②均正确B、①②均不正确

C、①正确②不正确D、①不正确②正确

3.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他强调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

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B、苏联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

C、“冷战”格局的形成D、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

4.在凡尔赛会议上获利最大的两个国家是()

A、英国美国B、英国法国

C、英国日本D、美国日本

5.下列关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描述,错误的有()

A、银行纷纷倒闭B、市场萧条,工商企业破产

C、农业减产,农民收入降低D、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困难

6.罗斯福新政的积极作用主要包括()

①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②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的发展③扩大了美国的世界市场④开创了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的模式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7.下列有关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意大利首先点燃了法西斯在非洲的侵略战火

B、埃塞俄比亚军民在武器落后的情况下进行了英勇的抵抗

C、英法姑息纵容意大利侵略,国联拒绝承认意大利为侵略国家

D、埃塞俄比亚国王领导了人民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斗争

8.关于对日本法西斯作战的会议有()

①开罗会议②德黑兰会议③雅尔塔会议④波茨坦会议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9.下列文件不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的是()

A、《慕尼黑协定》B、《苏德互不侵犯条约》C、《大西洋宪章》D、《雅尔塔秘密协定》

10.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参与签署的反法西斯文件有()

①《大西洋宪章》②《开罗宣言》③《雅尔塔协定》④《波茨坦公告》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1.二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

①是美苏实力势均力敌的产物②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③标志着世界两极格局开始形成④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2.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冷战”基本特征的是()

A、对西欧实施经济援助计划B、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支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D、发动越南战争

13.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开始实施马歇尔计划②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形成③欧洲共同体成立④中东石油危机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③②①④

14.20世纪7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生产进入“滞胀”的时期,这表明

()

A、资本主义制度无法缓解经济危机

B、资本主义制度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矛盾日益尖锐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调节作用削弱

15.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西德和日本都实现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其不同的因素是()

A、是否对生产关系进行改革B、是否实现产业的更新换代

C、是否接受大量军事订货D、是否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16.20世纪70年代,经济出现高速增长的国家有()

①日本②新加坡③韩国④泰国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7.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和80年代的苏联都调整了对外战略,其相似之处()

A、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B、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C、美苏对抗转为战略合作D、从美苏战略合作转为对峙

18.以下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评价是()

A、美苏关系的演变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B、战后美苏之间一直没有直接交战

C、美苏之间的争夺是综合国力之间的较量

D、军备竞赛加快了苏联经济的发展速度

19.20世纪90年代,某些地区的冲突和局部战争说明()

①美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插手别国事务②冷战结束后,各种力量的对比暂时出现失衡③地区霸权主义引发危机和战争④被冷战掩盖的地区和民族矛盾爆发

A、①②③④B、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在20世纪的国际关系中,世界出现过三次大的格局变动,不属于这种变动的是()

A、欧洲共同体形成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

C、雅尔塔体系建立D、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21.1989年,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亚太经合组织;1992年,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1993年,欧盟诞生。上述现象表明()

A、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B、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C、国际经济旧秩序向新秩序过渡D、世界经济区域化趋势加强

22.建设和谐世界离不开联合国,联合国的成立是人类历史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60年来,联合国在下列哪些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

①维护世界和平②消除国家间矛盾③促进人类文明发展④推动共同发展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③④

23.当前,建设和谐世界还有许多阻力,人类社会面临着许多共同问题,主要是()

①恐怖主义②环境恶化③国际性毒品贩卖走私④艾滋病不断蔓延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4.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学科被划分得越来越少

B、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C、各学科间相互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

D、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

25.下列有关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发挥了客观推动作用

B、航天技术的应用是其代表性成就之一

C、成为推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

D、推动了二战以后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高二历史答题卷

题号1-25262728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50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

答案

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答案

二、非选择题(三大题,共50分,其中26题20分,27题14分,28题16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8—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

年代英、法、西德、日本之和美国

194819.654.6

197031.537.8

材料二:

材料三: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导致与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摘自何春超主编的《国际关系史》

请回答:

(1)二战后初期欧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分析变化的原因和表现。

变化:(3分)

原因:(4分)

表现:(4分)

(2)20世纪60、70年代欧美关系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归纳其变化的原因。

变化:(3分)

原因:(4分)

(3)你认为欧美关系的发展趋势是什么?(2分)

27.近年来,世界经济总体发展缓慢,而亚洲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亮点,但亚洲经济发展不平衡。请结合史实回答:

(1)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5分)

(2)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韩国、新加坡经济出现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一跃而实现了工业化,引起世界瞩目。试分析它们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6分)

(3)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东南亚等国经济发展迅速,增长速度有些已超过韩国、新加坡。试分析东南亚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3分)

28.1986年,捷克斯洛伐克改革出现了“布拉格之春”。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这场改革得以发生的深刻经济根源是什么?(4分)

(2)简述改革的基本内容。(6分)

(3)苏联为什么要干预这场改革?其干涉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原因:(3分)

实质:(3分)

有没有详细的高二历史复习资料和试题解答

高中历史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历史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高二历史期末考的必考知识点

一个用“分”计算时间的人,比一个用“时”计算时间的人,时间要多出五十九倍"。时间是最公平的,它给勤奋的人留下智慧和力量,给懒惰的人留下的是悔恨和惆怅。这对现在正在努力的你,是非常具有好处的,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历史期末考的必考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你!

高二历史期末考的必考知识点1

一、“开眼看世界”

1.代表人物及核心思想:(地主阶级抵抗派)。

(1)林则徐:设立译馆,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成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编撰《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概念:先进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从封闭状态中走出来,摒弃传统的夷夏观念,率先提出向西方学习。

3.影响: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解放思想。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

2.主张:他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

3.目的:挽救清朝封建统治。

4.概念:封建纲常伦理为国家根本,用西方科学技术来挽救统治。

5.意义:将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主张付诸实践,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三、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派:

(1)背景: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3)主张: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4)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理论;没有付诸实践。

2.晚期维新派:

(1)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民族危机严重;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

(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3)主张:

①康有为: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用经学外衣,利用孔子来否定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

②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③严复:指出封建君主为“大盗窃国”,翻译《天演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4)实践:1898年发动戊戌变法,但最后结果失败。

(5)影响:是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高二历史期末考的必考知识点2

一、《诗经》与《楚辞》

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编者可能是周王朝的乐官太师。

①《诗经》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

②《诗经》的内容从各个角度反映了五六百年间的广阔的社会生活。

③《诗经》的艺术手法主要有“赋”、“比”、“兴”三类。

2、《楚辞》是我国古代另一部诗歌总集。

①“楚辞”本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②《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其主要作品是《离骚》。

3、《诗经》与《楚辞》历来合称“风骚”,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二、先秦散文与汉赋

1、先秦散文

①先秦历史散文中,主要有编年体的《左传》、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专记个人言行的《晏子春秋》等,其中《左传》的文学成就。

②先秦诸子散文,主要是由“百家争鸣”时期诸子的言论编纂而成,有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等。

2、汉赋

①赋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它兼有散文和韵文的性质,其主要特点是铺陈写物,不歌而诵。

②汉赋按题材取向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抒情述志的短赋,一类是以铺陈排比为主要手法的“体物”大赋。后者是汉赋的主流。汉大赋的代表作家是司马相如和杨雄。

汉赋的恢宏气度是汉代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和积极乐观的时代精神的艺术体现。

三、唐诗宋词

1、唐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其中尤以盛唐、中唐两个时期的诗坛最为光辉夺目。

①盛唐诗坛上有以王维、孟浩然为首的山水田园诗派和以高适、岑参为首的边塞诗派,前者是中华民族热爱自然、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民族心理的艺术积淀,后者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反对侵略和不畏强暴的民族性格。

②盛唐气象是富于浪漫气息和理想色彩的精神面貌,在唐诗中盛唐气象最杰出的代表首推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以清醒的洞察力和积极的入世精神,深刻而全面地反映了现实生活。

③中唐诗坛有两个主要流派,一派以白居易为首,一派以韩愈为首。

2、宋词

①词是一种音乐歌词,主要功用是在宴乐场合供伶工歌女歌唱,它的题材主要是描写妇女的容貌、心理、生活情景,尤以男女爱情为主。

②北宋词坛几乎是婉约词的一统天下。

③宋代豪放词的代表作家就是苏轼和辛弃疾,但他们都善于写婉约词。

④宋词婉约含蓄的美学特征是中华民族传统审美思想的典型体现。

四、元杂剧与明清小说

1、元杂剧也可单独称为“元曲”,它是元代文学中的精华。

①元杂剧是汇融了歌唱、舞蹈、说白、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艺术,是中国独特的戏剧形式——戏曲的第一种成熟形态

②元杂剧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极其丰富,主要题材有爱情剧、公案剧、水浒剧、世情剧、历史剧。元杂剧在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它塑造了形象鲜明、面目各异的舞台形象。它善于组织矛盾冲突。它的语言大多质朴自然,洋溢着生活气息。

③元杂剧在中国文学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④元杂剧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首先,元杂剧高扬了反抗精神,抨击黑暗势力、落后观念与丑陋风习,歌颂了不畏强暴、反抗压迫、争取自由的叛逆形象。如《窦娥冤》中的窦娥。

其次,元杂剧褒贬分明,剧中人物的忠奸美恶判若泾渭,这种体现着多数人意志的价值判断是具有民主倾向和进步意义的。

第三,元杂剧体现了中国戏剧文学的一个特征:以浪漫的理想化方式处理现实主义的题材,往往有“大团圆”的结局,这种方式体现了中国人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信念,体现了正义战胜邪恶、幸福普降人间的美好愿望。

2、明清小说

中国的小说经历了先唐笔记小说,唐代传奇小说和宋元话本小说三个发展阶段后,到明清时代臻于极盛,涌现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和《儒林外史》、《红楼梦》六部的长篇小说。前四部被称为明代“四大奇书”,后两部则是清代长篇小说中的双璧。

高二历史期末考的必考知识点3

一、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隋朝: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3、唐朝: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二、程朱理学:

1、程朱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1)统治者支持:长期的混乱,不利于大一统的稳定和巩固,宋代统治者倡导尊儒读经。

(2)儒家学者的努力: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3)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所以“理学”也称为“程朱理学”。

2、程朱理学的内涵:

(1)程颢、程颐的思想主张: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2)朱熹的思想主张: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3、程朱理学的影响: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

1、陆九渊的思想主张:

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2、王阳明心学出现的背景:

(1)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2)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3、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1)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2)在认识论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4、评价:

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并不能科学地说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高二历史期末考的必考知识点相关文章:

★高中会考历史必背知识点与复习方法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复习计划与策略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复习计划策略

★高中历史的高频考点的分析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如何备考学好高中历史的三个技巧

★高二秋期末考历史试卷附答案

★高二下册历史期末联考试卷

★高二必修3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二上学期历史知识点归纳

【#高二#导语】知识点归纳方便我们更好的把握所学的知识内容。无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二上学期历史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二上学期历史知识点归纳篇一

书法

①魏晋以前的自发阶段:

秦小篆——汉隶

②魏晋南北朝自觉阶段:

条件:士人群体形成;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代表:书圣”王羲之的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所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③隋唐达到新高峰:

背景:隋唐一统,盛世气象。

成就:既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日益成熟。

④宋代书法艺术市民化:

背景: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特点: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他们追求个性,有意无法。

⑤明代书法艺术市民化加强:

明代书法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个性化的创造。

2.高二上学期历史知识点归纳篇二

古代中国的天文学、数学、农学、医学成就。

(1)天文学

①战国时期:甘德、石申的《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书中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②东汉张衡:发明了浑象仪;提出地球是圆形的见解,比欧洲早1000多年;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候风地动仪。

③唐朝僧一行:与梁令赞共同创制黄道游仪,用它发现了恒星位置的变动,在世界上是首次;实测子午线的长度。

④元代郭守敬:制成新型浑仪——简仪,比欧洲同类发明早300多年。

(2)数学

①算经:春秋时期时出现九九乘法口诀;春秋战国时发明了筹算计算法;元代发明简便高效的珠算法。

②《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书中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方法。标志着我国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以算筹为计算工具、运用十进制计数系统的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③圆周率:南朝宋齐之际的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在3.1415926到3.1415927间,这一成果世界达1000年之久。

(3)农学

①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书中总结我国北方人民长期积累的农业、畜牧业生产经验,提出了因地制宜、多种经营的宝贵思想。

②元代王祯的《农书》,记载重点在生产工具改革方面。

③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系统总结历代经验、吸收最新实践成果,充分汲取西方农业科技思想和方法,开展农业科技实验,体现了科学性、创新性和先进性。作者因此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

(4)医学

①《黄帝内经》: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②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系统论述了“望、闻、问、切”四诊疗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张仲景也被后世称为“医圣”。

③东汉华佗:精于方药针灸,擅长外科手术;发明了最早的XX药剂“麻沸散”;发明了中国早期的体育保健体操五禽戏。

④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系统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推进了世界生物学的发展,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3.高二上学期历史知识点归纳篇三

原始社会末期、商朝、周朝、春秋战国、隋唐、宋元、明清时的商业概况。

(1)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以物易物的交换行为,产生原始商业。

(2)商朝时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产生。

(3)周朝时期:“工商食官”,政府统一管理,为政府服务。

(4)春秋战国: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出现都会。

(5)隋唐时期:西域及外国商人来华经商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发达。

(6)宋朝时期: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集镇、夜市兴盛。

(7)元朝时期:广泛流通纸币,古代商业进入新的高峰期。

(8)明清时期: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白银广泛流通;商业资本发达;区域性商人集团出现,如晋商、徽商等。

4.高二上学期历史知识点归纳篇四

京剧

1、京剧的形成

①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风行一时。

②道光年间:“京剧”形成。

③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④艺人:程长庚、谭鑫培等“同光十三杰”

2、京剧特点

①题材:以历史故事为主

②乐器:京胡、二胡、笛子、唢呐、鼓、板、大锣等

③角色: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④表演形式:唱、念、做、打有机结合的艺术体系

3、京剧常识

生:男扮演者;

旦:女扮演者;

净:花脸(红色:忠勇正义;黑色:刚正果敢、粗犷豪迈;白色:*诈狡猾、阴险毒辣);

丑:在鼻梁、两眼间画白粉,属喜剧色彩。

5.高二上学期历史知识点归纳篇五

《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1、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集前代各家历法优点之大成,是我国古代秀的历法。

3、四大农书。

(1)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

(2)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3)元朝王祯的《农书》;

(4)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5)特点: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部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1、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3、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对中药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6.高二上学期历史知识点归纳篇六

石氏星表和浑仪

1、中国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2、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

3、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4、《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对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5、为了更好地观察天象,古代中国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上一篇:高二学习计划表(高二学习计划)

下一篇:没有了

投诉建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