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分享

2016香港生活成本(2022年11月香港生活成本)

时间:

2016香港生活成本(2022年11月香港生活成本)

大家好,2016香港生活成本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2022年11月香港生活成本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2016香港生活成本和2022年11月香港生活成本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香港移民的生活成本是多少收入和消费水平怎么样呢
  2. 2022年11月香港生活成本
  3. 香港保险那么火,真值得买吗
  4. 去香港应该买些什么东西才便宜
  5. 香港保险到底好在哪儿

香港移民的生活成本是多少收入和消费水平怎么样呢

香港的移民生活成本大概是在10万到30万不等。人均收入大概是在8000到1万,年薪是在96,000左右。当地贫富差异很大,消费水平也不一样。

2022年11月香港生活成本

2022年11月香港平均生活成本在每月2670元。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生活成本,主要是指房屋所在地与业主平时的工作、生活圈之间所产生的各类成本,2022年11月香港平均生活成本在每月2670元。

香港保险那么火,真值得买吗

很多人问到:香港保险那么火,真的值得买吗?关于这问题,今天来简单说下。

这句话里有两个意思,一是香港保险火,一是是否真的值得买。我们先来看看香港保险那么火的原因再来说说是否真的值得购买。

1:香港保险那么火,为什么?

香港保险火的原因主要是内地货比币的贬值预期较大,加上投资渠道变窄,房地产预期上涨压力较大,手上有点钱的就担心将来的问题,想通过多篮子来分散鸡蛋破碎的风险,这是大单和最初香港保险火起来的主要原因。后来几年逐步演变后,发现香港保险比内地保险的确好很多,经过对比后,很多人喜欢香港的法制社会的公平公正制度,转化为很多普通老百姓也在香港购买保险,到再后面发展成一种流行趋势,大家赶时髦一样去香港买保险。基本上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我们也充分经历了这样的过程,目前2019年其实已经发展到比较理性的阶段了,过了跟风购买的时间,现在很多客户都详细对比条款看是否真的适合自己才做决定,这样也是对的。

2:真的值得购买吗?

这个问题一定是要看什么情况,肯定不是适合所有人。准确来讲以下几点的人才适合:

1):认可香港法律,和全球大的保险公司。香港是全球金融中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法制很健全,金融制度完善,公平合理。这点对于保险公司来讲很重要,比如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定期披露报表,没有暗箱操作,法制对待公司和个人都是一样的公平等。

2):鉴于自己的资产,想将资产分散投资,避免发生贬值风险。这点从表面上看好像是有钱的人考虑的,其实不然,很多不是很有钱的也在香港购买保险,小钱有小钱的打算,一样需要规避风险,就来刚刚过去的一年2018年,很多国家的货币严重贬值,超过50%贬值的不下于8个国家。如果万一发生在你的身上,那么手头的货币就直接缩水。

3):不要怕麻烦,把购买香港保险当做一个重要的事情来做。毕竟香港是一国两制,购买香港保险的货币大部分都是采用美元或者港币,港币其实也是美元。那么换货币就成了一个问题,开通香港账户,取款缴费等肯定没有内地这么方便,但是还是可以完成的,所以不要怕麻烦。

4):知道自己买保险的目的,香港保险是否适合你。内地人购买香港保险无非就是两种,储蓄分红和重大疾病。储蓄分红高收益,重大疾病保障全,收益高的特点是内地保险不能比的,知道这些后考虑好是否适合自己。

满足以上几点才值得购买香港保险,如果是为了跟风购买,自己都不清楚买的什么,也许误打误撞买到好的产品,也许还会买到不是很适合自己有风险的产品,比如香港保险的101和105投资型连投险,就被很多内地推销香港保险的人员神话了他的收益,其实这种产品是一个基金平台,要投资者自己选择基金,有一定风险的,不过自己懂怎么选择也可以做到没有风险,是一个很好的产品,只是要搞清楚这个产品的特点,后面有机会详细说说这个产品。

香港保险那么火,真的值得买吗?这个问题就回答到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去香港应该买些什么东西才便宜

1、药,其实香港的药店真的好多,特别是铜锣湾,但是这些药店都像旅游区卖纪念品和特产的店一样。

2、化妆品,香水面膜价廉物美,在香港售卖的护肤品和彩妆不仅质量有保证,而且因为免税的原因,和内地的差价很大。

3、珠宝首饰,现在很多新人的结婚钻戒都是在香港买的。香港的金饰珠宝店可谓星罗棋布,尖沙咀的弥敦道、中环的德辅中和皇后大道中是其中三个珠宝店集中地。

4、数码产品,香港无论在种类和型号方面,在亚洲都可算数一数二。在香港,影音器材商店林立,不管您打算购买最新款的电子商品,或是普通的小家电,一定不会失望而回。

5、运动休闲用品,在花园街与亚皆老街交界至山东街的一段短短两个街口,便有不下20家的体育用品专卖店,几乎所有体育用品专卖店,几乎所有的体育用品及器材在这里都能找到,但最多的还是运动鞋。

6、电子产品,除了大家关心的时装和化妆品外,要买质优价廉的的电子产品也可以到香港买。

7、手表,不分男女,手表也是被访者在香港选购的重点。据介绍,在香港可以看到很多内地见不到的好表,价钱便宜过内地很多。

拓展资料:

2016年12月12日,香港获评2016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74]

2017年12月21日,香港位居2017年中国最安全城市排行榜第一位。[75]

2017年12月24日,香港获评201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76]

2017年12月26日,香港入选“2017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50强”。[77]

2017年12月29日,香港入选“2017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参考资料:香港百度百科

香港保险到底好在哪儿

近年来香港保险受到了内地居民的热捧,成为了中港两地财富管理类纸媒的议论焦点。2016年上半年内地居民赴港购买的新造保单保费额为301亿港元,按年增加116%。香港保险市场大额保单的记录不断被内地高净值客户刷新,千万级的保单已经屡见不鲜,保险公司每到周末门口都排起投保人长龙。

在香港本地居民不断唏嘘内地人越来越有钱的同时,愈来愈多包括内地中产家庭不断涌入香港配置以美元计价的境外保险。存在即是有理,香港保险的热卖其背后一定有更多深层次的原因。笔者将以香港保险热卖为切入点,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总结香港保险特点,分析内地投保人投保动机,并对存在的风险进行提示。

一、香港保险的特点

相比内地保险,香港保险主要特点有:

1.保费计算依据不同

内地居民平均寿命为75岁左右,香港居民平均寿命85岁。在香港,人口死亡率要比内地低,重疾发病率也要比内地低。而香港的保险保费计算又是基于香港本地的人口死亡率和重大疾病发病率。因此,保险公司理赔触发比例低,收益相应提高,投保人的分红比例自然也就提高了。

2.近百年积累出的遗留资产

香港保险经历100多年的发展,每一年尤其是战争年代都会出现许多无人认领的遗留资产。这些遗留资产通过一个世纪的不断再投资和复利效应已成为香港保险储蓄产品的收益避震器。当外围投资环境不好时,由于有遗留资产的存在,保险公司不需要通过调整精算模式和提高保费来稳定投保人的分红预期。这种千亿级别的遗留资产规模,是内地保险公司无法比拟的。

3.投资回报收益率高

内地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有限,只能投入人民币资产标的。香港保险公司可以全球投资,渠道多限制少,加上比较成熟的管理和经验丰富的投资团队,能配合全球不同经济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周期换挡,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逃顶和抄低,获取高额投资回报。笔者曾对比了香港和内地同类分红型保险的收益数据,发现六十年的时间两者竟然相差了近十几倍之多。

4.监管和运营机制完善

和内地不同,香港保险采取的是“严进宽出”的政策,即严核保、宽理赔,极大程度的保障了保单的质量,降低了后期保单不良率。监管方面,香港保险公司以自律为主,香港的保险业监管机构为保险业监理处,该处的主要职责及权力为授权保险公司在香港经营保险业务,并确保保险公司以审慎的态度经营业务。相比内地的保险公司自我争端评估处理方式,这种第三方监管一定程度上更多保障了投保人的权益。运营服务方面,经过超过一个世纪的发展,香港保险公司客户服务质量已成为全球保险业的标兵。内地常出现的硬销售现象在香港很难找到。香港成熟的运营体系也极大的降低了公司的运营成本。

5.历史收益数据稳健

以英国保诚的某款分红产品为例,成立二十多年以来经历了1998年的金融危机、2008的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其中只有三年没有达到预期收益,相差也仅为0.5%左右。成立以来总体收益比预期收益高出30-40%。而内地的多数分红类产品都无法达到计划书中演算的收益预期,有的甚至只能达到预期收益的五分之一。

6.公司信用评级高

以英国保诚为例,其信贷评级甚至高过中国国债评级水平。在三大评级公司保诚均达到AA级以上(标准普尔AA评级、穆迪Aa2评级,惠誉AA评级)。2008年央行也曾购买1%的保诚股权作为避险投资。高信用评级也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投保人的投资安全顾虑。

二、投保动机的分析

对于内地客户来说,香港保险除了作为传统的保险之外,还是规避多方面风险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全球资产配置的组成部分。

1.美元保单,对冲人民币贬值风险,储蓄型产品收益高

近两年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开启了贬值大周期,自高点以来贬值超过10%。具有灵敏市场嗅觉的企业家们先知先觉地早在2014年就开始将资产向境外转移。香港保险计价方式为美元/港币,投资香港保险可以规避人民币贬值的汇率风险。所以恰当的配置离岸资产,已经是势不可挡的大趋势。

香港的保单全部都是美元的,而且其中的储蓄型保险作为长期的投资计划来说,资金安全度高,隐私性好,年化复利收益高达6%~8%,而且资金灵活度也高,客户可以自己决定在哪年取,取多少,相当于一个属于自己的不断增长的海外资金账户。

基于以上的优势,内地客户愿意舍近求远来香港买保险,已经成为大趋势。需要注意的是:18岁以上需本人来港签约,受香港法律保护,合法合规配置保障。

2.作为子女教育投资,香港保险可以支持子女出国深造,教育金、创业金、养老金

愈来愈多中国内地家庭在孩子高中阶段就送孩子赴美读书,为了确保子女得到最好的教育,提早做好安排无疑是比较明智的选择。这样不但能减轻将来负担,确保子女到时候专心学业,父母的其他个人计划(例如退休)也不会因为要应付教育费用而受影响。因此用境外保险的形式为子女设立其教育储备基金是十分必要的。

3.作为财富传承工具,香港保险可以规避内地政策风险,避税避债

经过三十年的高速经济发展,第一代企业主慢慢步入暮年,财富传承成为他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之一。随着内地不动产登记及遗产税征收政策的不断推进,香港保险慢慢成为家族财富传承的优质工具,许多创一代选择通过香港保险信托为其家族提供永续高质量生活保障。

学过相应的法律规定就知道,保险公司给的后期的钱叫保险受益金,保险收益金不属于遗产,不需要开征遗产税。同时,也因为不属于遗产,也不需要对被继承人的债务负责。之前传统的观点说“父债子偿”,但父债子偿其实在现行的法律中是不被接纳的。父债子偿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儿子继承了父亲的遗产。如果父亲没有可继承的遗产,那么父债就不需要子偿。鉴于这一点,如果给孩子留的只有保单没有其他可抵债务资产的话,因为他没有可继承遗产,所以说保险受益金不属于已继承的遗产及已继承的资产,受益权大于债权,那保单就成了债务避难所。

4、免征遗产税

我们发现,从2000年推出遗产税草案开征,就有一个明显的政策暗示“劫富济贫”。在任何国家都一样,越来越多的富裕人群在担心这一点。虽然没有正式实施,在近些年的两会期间,关于遗产税开征的呼声也是越来越高。甚至有学者建议在深圳进行开征遗产税的试点。鉴于这一点,越来越多的富人也意识到,如果不做好相应准备的话,未来很有可能自己的资产要被开征遗产税,会有很大一部分钱变成政府资产。

请注意,绝大多数国家的遗产税的法案中,都会有相应的规定:遗产税追溯期。遗产税开征的前五5或前3年,有资产转移的迹象和动作,都将面临遗产税追溯期的考查。所以,更需要有钱人考虑在这个法案正式开始之前,提前做好相应的规划,防止自己的钱因遗产税而缩水。

5、藏富海外

传统文化下,中国大陆居民普遍都有一种藏富心理。因为本身特别有钱,但不希望让别人知道,越来越多的“土豪”、“大咖”动辄资产上亿、几十亿,但平时穿的像农民一样,极为朴素,不愿招摇,也不想财富外露。

在国内,资产透明化也是分几步走的。开始是对二代身份证的颁行。二代身份证里面有一个芯片,用二代身份证办的任何事情,都在这个芯片中有相应的记录,在国家的信息部门全都能联网查到。即使你丢过身份证去补办,所有你曾用身份证办理过的所有信息全在里面,无法销毁也无法注销,这是资产透明化的一步。其次,去银行存款从2000年以后要求必须实名制开户。实名制开户意味着钱是谁的就要存在谁的名下。那银行存款又实现了透明化。

6、低成本的海外类信托计划安排

保单和信托其实有不少相像的地方,除税收属性方面,其结构特征和信托也可类比。海外信托的三方当事人是: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信托资产其实要转移到受托人的信托资产名下,因为资产已经不属于委托人,属于信托资产了。信托资产是独立于委托人资产和受托人资产的,所以说,资产已经不是我的了,属于信托资产。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信托资产也不存在遗产税的问题。

你会发现很多富人包括明星都选择了信托计划安排。比如梅艳芳、肥肥都为自己的家人选择了信托计划。但信托计划的弊端也在近年开始显现。比如:梅艳芳为母亲留够了足额的生活金,但母亲仍然面临被赶出出租屋流落街头的惨状。为什么呢?梅艳芳的母亲每月拿到这笔钱没有作为生活费而是作为诉讼费告信托资产给她更多的生活费。高额的诉讼费挤占了她的生活费以至于她都没有钱去用。

那其实买一张保单就会不同,投保人买了一张保单,作为保单持有人,这份保单就成了保单持有人的一份资产,保单持有人去世的话,海外可以做保单转让,通过保单转让的方式把保单持有人变更为自己的子女,那子女就享有了保单的所有权。有了这份保单所有权后,那他其实可以选择每年通过年金的方式拿出,要么可以做保单贷款等安排,用其他更灵活的方式去处理这份自己的保单财产。

如果还考虑海外信托的管理费等交易成本,海外保单其实是更加灵活和低成本的计划安排。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投诉建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