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分享

关于澳门大三巴(澳门大三巴来历)

时间:

关于澳门大三巴(澳门大三巴来历)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澳门大三巴的一些知识点,和澳门大三巴来历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关于大三巴的资料
  2. 澳门大三巴牌坊的来由
  3. 澳门大三巴牌坊的由来是什么
  4. 澳门大三巴来历
  5. 请问谁能告诉我澳门大三巴牌坊的历史故事谢谢。

关于大三巴的资料

大三八是澳门标志性建筑.

蛋卷好吃,中文和英文,葡文的也有.10-30元不等.

大三巴牌坊是圣保禄教堂的前壁遗迹,是澳门着名的名胜。

教堂原本由一名意大利籍的耶稣会神父设计,由日本工匠以鬼斧神工的技术协助建成。1602年奠基,1637年全部竣工,而教堂前一段长石阶则於稍后完成。

这间教堂与火结下不解之缘,从其雏型起始,至现时仅存的前壁牌坊,先后经历三次大火,屡焚屡建,是一所活生生的历史见证。

1835年1月26日黄昏,圣保禄教堂失火,一发不可收拾,焚烧了两个多小时,整幢教堂几乎付诸一炬,幸好教堂最珍贵的前壁仍能保存屹立,成为今日的大三巴牌坊,期间曾数度修葺,最近一次大规模的维修保养工程於1991年进行。

圣保禄教堂的建筑,揉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东方建筑的风格而成,中西合壁、雕刻精细,单独是大三巴牌坊的造价,三百年前已达三万两银

澳门大三巴牌坊的来由

大三巴是“圣保禄神学院”的大门,前后经历过三次大火,1835年的那场火灾足足焚烧了2个多小时,整体建筑付诸一炬,前壁却屹立不倒,只剩下教堂正门前壁,大火后因其貌似中国牌坊得名“大三巴牌坊”,在粤语音译中“圣保禄”听起来就像是“三巴”,于是便就有了今天大三巴牌坊的名字。

大三巴牌坊是澳门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2005年作为澳门历史城区的一部分,成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此教堂糅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东方建筑的风格而成,体现出东西艺术的交融,雕刻精细,巍峨壮观。

扩展资料:

景点介绍

大三巴牌坊被视为一座不朽的祭台。牌坊分为上下四层,顶部为三角楣。就整体而言,牌坊表达着两组意义:

一组由下两层的方形构成,主要反映耶稣会宗徒及传教士的工作,属于周游地球传教的现世教会一派;另一组是由上层的三角形构成,主要表现至圣圣三(圣父、耶稣基督、圣神)与在天主面前为人类代褥的童贞玛利亚。

从下往上看,在底层大门上方刻有耶稣会(IHS)祭记和学院名称(天主圣母),第二层立有四位耶稣会圣人全身塑像,第三层正中为无原罪玛利亚升天,两边由身着白袍的修士之石刻围绕,极富东方特色。第四层正中为天父之子耶稣雕像,两旁刻着其救赎苦难的象征。

牌坊顶部十字架下的三角形,象征着天父的召唤,正中有一幅鸽子形状的铜像,传说代表圣神,四周环绕的太阳月亮星辰象征圣母童贞怀孕时的刹那时光。从牌坊後面的铁梯步上,可直达牌坊的第2层。站在这里望出去,彷佛当年站在圣保禄教堂内俯览小城人民的生活情形。

参观完牌坊,可以到内侧广场的天主教艺术博物馆,馆内收藏了澳门教堂和修院具代表性的画作、雕塑等,当中最珍贵的是一批以宗教生活为题材的油画,这是远东的第一批画作,也是东方最古老的油画。隔壁的墓室更存放著日本和越南殉教者的遗骨,展示澳门的宗教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澳门大三巴牌坊

澳门大三巴牌坊的由来是什么

大三巴牌坊位于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花王堂区炮台山下,别名圣保禄大教堂遗址,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1月26日被大火焚毁,仅余下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的雕刻和镶嵌较为精细,融合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一个中西文化交融的艺术品。大三巴牌坊前临68级石阶,前壁遗址为23米宽,25.5米高,为巴洛克风格,以花岗岩建成,上下共分五层。上有内容丰富的石刻图案和青铜塑像。底层正门入口处门楣刻有拉丁文“MATERDEI”,意为“天主之母”,两侧有耶稣会徽。第二层竖立了四位耶稣会会士圣人铜像:顺次为方济各、玻尔日亚、依纳爵、罗耀拉、方济各、沙勿略及雷斯、公撒格。第三层,圣母玛利亚的铜像轰立在正中,周围有天使浮雕,缀以七头龙,并有一艘葡萄牙商船,伴以汉字警句;该层的两端,设中国狮子样式的滴水兽。第四层中间,置有耶稣基督铜像,两侧有耶稣受难刑具浮雕。最顶层,以鸽子代表的“圣灵”位于三角楣中央,周围刻有象征天际的太阳、月亮和星星。在顶端,还有一枚天主教信仰标志的十字架,凌驾其上。

大三巴牌坊是西方文明进入中国历史的见证。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著名的传教士利玛窦在这里改绘世界地图为《万国图》,加上中文标识,送给了中国地方政府。明隆庆三年(1569年),大三巴附近建起了圣加扎西医院,西医、中药在这里开始流入华夏大地。葡萄牙医生戈梅斯也从澳门将“种牛痘”引入中国,医治当时的不治之症“天花”。大三巴附近的“圣保禄学院”,是东亚最早的一所西式大学,实施西方教育的同时,还在这里对即将进入东方的传教士进行东方文化的培训。

2005年,大三巴牌坊与“澳门历史城区”的其他21栋建筑物文物成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大三巴牌坊是澳门标志之一,也是澳门八景之一的“三巴圣迹”。

澳门大三巴来历

澳门大三巴即圣保罗教堂的遗迹,位于澳门大巴街附近的小山丘上。圣保罗教堂建成于1637年,整座教堂体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与东方建筑特色的结合,是当时东方最大的天主教堂。1835年,圣保罗教堂被一场大火烧毁,仅残存了现在的前壁部分。因为它的形状与中国传统牌坊相似,所以取名为“大三巴碑坊”。精美绝伦的艺术雕刻,将大三巴牌坊装饰得古朴典雅。无论是牌坊顶端高耸的十字架,还是铜鸽下面的圣婴雕像和被天使、鲜花环绕的圣母塑像,都充满着浓郁的宗教气氛,给人以美的享受。现在,大三巴牌坊已经成为澳门的象征之一,也是游客澳门之行的必到之地。看过大三巴碑坊,游客不妨到与之相邻的古炮台城堡。登临气势雄伟、酷似欧洲古堡的古炮台城堡,人们不仅能够看到十余门巨型铸铁古炮,发思古之幽情,还可以饱览澳门全景呢。大三巴牌坊是“澳门八景”之一,位于炮台山下,左邻澳门博物馆和大炮台名胜,下连68级石阶,极显巍峨壮观。大三巴牌坊为圣保禄教堂遗址(“三巴”即“圣保禄”的粤语音译)。该教堂始建于1637年,先后经历3次大火,屡焚屡建,直至1835年10月26日,最后一场大火将其烧得只剩下教堂正门大墙,此墙因类似中国传统牌坊而得名“大三巴牌坊”。牌坊壁上雕塑精美,其中的中国石狮头,是西方宗教艺术与中国传统石雕艺术相结合的精品。

澳门有很多天主教堂,其中建造时代最久远、最著名的是圣保禄教堂。圣保禄教堂于1602年奠基,1637年落成,教堂在欧洲巴罗克式建筑中溶入了东方建筑的某些特点。当时,该教堂在华南一带非常著名,许多外国传教士都来这里研修教义,学习中国文化,同时把西方文化带到东方来。教堂曾经历过三次火灾,但屡焚屡建,直到1835年1月26日的最后一场大火,吞噬了整座建筑物,只留下一堵门壁,因形状似中国的牌坊而被当地人称为大三巴牌坊。

请问谁能告诉我澳门大三巴牌坊的历史故事谢谢。

1、400多年前,葡萄牙人侵占了澳门,也把天主教带到了澳门。1562年,葡萄牙人历经数年,在澳门建起了这座教堂,取名“圣保禄”教堂。葡语“圣保禄”发音接近粤语中的“三巴”,所以也称“大三巴教堂”。

后来,教堂两次毁于火灾。1602年,圣保禄教堂再次重建,历经35年于1637年完工。1835年的一场大火又把教堂烧毁,只剩下耗资3万两白银的前壁,这就成了今天的大三巴牌坊。

2、鸦片,最早就是从大三巴下的港口,由葡萄牙人输入中国的,平均每年多达2万箱。直至1946年,澳门吸食鸦片还算合法。鸦片战争后,葡萄牙人追随列强,以武力超过以大三巴为界的葡人居民区,向北扩展,占领整个澳门半岛,开始对澳门实行殖民统治,还成为英国侵华的指挥所在基地。

离大三巴不远的花王堂街,曾是著名的“猪仔街”,沿街有300多家贩卖华工的馆所。当时的澳门,有数万外国人专门从事人口买卖。他们采取诱骗、绑架等手段,将华工强制买卖输出,很多人死于海上。1922年5月29日,葡军在大三巴下公然枪杀70多名中国人,伤100多人。

扩展资料:

大三巴的建筑构造:

教堂为矫饰主义风格。前壁用麻石砌成。上下5层,左右共自第3层起可分9格。前壁右侧有一石旗杆夹(左边与之成对的一副已不存),下有68层阶级,与教堂位置并不一致。

第一层为一个三角形山花,上有铜鸽象征圣神,左右有日月星辰。顶部有一十字架。

第二层正中为小耶稣,围以钉死其之刑具,往外由4枝混合式壁柱组成,柱间以天使浅浮雕点缀,柱两边有弧形山墙。

第三层中央为圣母升天,天使奏乐欢庆,周围饰以牡丹和菊花(象征来自中国和日本的基督徒技师)。

第四层由10支科林斯柱式及3个窗口组成,窗楣上有均有七朵玫瑰花浮雕装饰,中间窗口侧两柱间以棕榈树装饰,侧窗洞两边柱间对称设有壁龛,供奉4位圣人。

第五层牌坊最下层有3个入口并有10枝爱奥尼柱式支撑及装饰墙面,正门两侧各3枝,而侧门一边各2枝;正门上写有意大利“MATERDEI”(意思是此教堂是供奉天主之母及有通往天国之门的意思)。侧门门楣上有耶稣会的“口号”IHS(意思是人类救主)的浮雕图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三巴

人民网-大三巴牌坊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一篇:大三阳5年没治(有两年未做任何治疗)

下一篇:没有了

投诉建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