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分享

大一解剖学笔记(求解剖学或生理学的读书笔记)

时间:

大一解剖学笔记(求解剖学或生理学的读书笔记)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大一解剖学笔记和求解剖学或生理学的读书笔记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大一解剖学笔记以及求解剖学或生理学的读书笔记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学系统解剖学笔记怎么记
  2. 求解剖学或生理学的读书笔记
  3. 系统解剖学怎么做笔记
  4. 解剖学笔记辅导:第五章 腹部
  5. 系统解剖学用记笔记嘛

学系统解剖学笔记怎么记

1.画图是最重要的,画图不仅能让你记住形态特点,还能知晓位置和起止点,同时图像记忆更深刻牢固。

2.分类做笔记,比如按系统分类做笔记,或者按器官分类。

求解剖学或生理学的读书笔记

绪论

一、人体解剖生理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以人体解剖学为基础,研究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功能的一门学科。

(一)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历史

(二)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方法: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

1、急性实验法

1)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法

2)活体解剖实验法

2、慢性实验法

二、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是指机体主动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包括两个基本方面:

1、同化作用(组成代谢),机体从外界不断摄取各种物质形成自身的物质,或暂时储存起来的过程。

2、异化作用(分解代谢),机体将组成自身的物质或储存于体内的物质分解,并把分解后的终产物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二)生殖和生长发育

1、生殖,生命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能够产生和自己相似的子代。生殖是生物通过自我复制延续种系的过程,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之一。

遗传,亲代和子代之间无论在形态结构或生理功能方面都很相似的现象。

变异,亲代和子代不完全相同,存在一定差异的现象。

2、生长和发育

发育,是生命个体在生长过程中,各系统、器官和组织都要经历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直至机体各部器官系统功能的完善和成熟。

(三)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神经调节主要是通过反射来实现的。特点:迅速(仅需要几毫秒的时间)而精确(相对独立活动的组织形式),作用部位较局限,持续时间较短。

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是通过神经终末释放的递质来实现的。在靶细胞膜上存在特异的受体分子可选择性地与神经递质结合。

2、体液调节,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功能活动,这种调节称为体液调节。特点:效应出现缓慢(数秒到几小时),作用部位较广泛,持续时间较长,具有选择性(仅具有特异受体的细胞能对特异激素发生反应)。

3、自身调节,许多组织、细胞自身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发生适应性反应,不依赖于外来神经和体液因素的作用,称为自身调节。特点:精确的局部调解,对维持机体细胞自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四)机体维持稳态的反馈调节

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的,而是各种物质在不断变化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使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能在一定生理功能允许的范围内发生小幅度的变化的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机体稳定状态的维持是在不同生理机制的协调下完成的。内环境各种礼花因素的相对稳定是高等动物生存的必要条件。

负反馈,生理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终产物或结果降低这一过程的进展速度。

正反馈,生理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终产物或结果加速或加强了这一过程,使其到达过程的极端或结束这一进程。

调定点、封闭环路、输出变量、感受器、控制器

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概述

人体结构按其功能分为不同的系统:1.运动系统、2.消化系统、3.呼吸系统、4.泌尿系统、5.生殖系统、6.循环系统、7.内分泌系统、8.神经系统等。

每一个系统由若干器官组成。

每种器官有几种组织组成。人体组织分为4种基本组织:1.上皮组织、2.结缔组织、3.肌肉组织、4.神经组织。

各种组织由大量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细胞是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第一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一、细胞的化学组成

人体中含有41种元素,组成细胞内的生活物质—原生质的有氧O--63.6%、碳C--18.0%、氢H—10%、氮N—3.0%、磷P、钾K、钠Na、硫S、氯Cl、铁Fe、镁Mg11种。这些元素在机体中合成无机物(水和无机盐)和有机物(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维生素5类)。

(二)蛋白质: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最主要的成分,是细胞的结构基础。是含氮、氢、氧、碳的有机物,基本组成是氨基酸。构成人体和其他生物体的蛋白质的常见氨基酸有20种。包含几十个氨基酸的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肽链就可以叫做蛋白质。

(三)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含有碳、氢、氧3种元素,是自然界中存在最为丰富、分布最为广泛的有机物。最简单的糖是单糖,葡萄糖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单糖。多糖在人体中起着存储能量和构造身体的作用。经常可发现糖和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糖蛋白。

(四)脂类: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但氢和氧之比大于2:1,因此氧化是需要更多的氧并能释放更多的能量。人体脂肪的90%由甘油三脂组成,即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结合而成。不同的脂肪酸与甘油结合形成不同的脂肪。含磷的脂肪叫磷脂,磷脂分子是组成细胞膜的最重要的成分。

(五)核酸:核酸最早由瑞士MiescherF于1870年从细胞核中分离出来,由于其是酸性的,因此得名。DNA和RNA的结构单体是核苷酸,即由一个糖分子、一个磷酸分子和一个含氮的有机碱(碱基)组成。由核酸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核蛋白是原生质中最重要的成分。核酸分为两类:

1、核糖核酸RNA:直接参与合成蛋白质。

2、脱氧核糖核酸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参与细胞合成RNA、遗传与变异。

二、细胞的结构

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3部分组成。

(一)细胞膜

1、细胞膜的结构

细胞膜是包围在整个细胞最外层的薄膜,又称质膜。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糖类组成。脂质约占细胞膜组成成分的一半,其中以磷脂占多数,还有胆固醇、糖脂。

脂质分子在尾部由两个脂肪酸链构成的非极性疏水基团的相互作用和头部由一个磷酸基构成的极性基团的亲水作用下,头部的极性基团与细胞膜两侧的液体中的水亲和,使脂质分子自动构成双分子层薄膜。因为磷脂分子之间夹有胆固醇,能防止磷脂碳氢链变成凝胶或结晶状态,从而保持了脂质双分子层的流动性。

细胞膜上有球形蛋白质分子,镶嵌在脂质双层间的称为嵌入蛋白(或内在蛋白),附在脂质双层表面的称为外在蛋白。

一般将由内外两层亲水极和中间层的疏水极构成的膜,称为“单位膜”。细胞内的其他膜,也为单位膜,这些膜统称生物膜。单位膜是生物膜的基本结构。

2、细胞膜的功能

细胞膜是细胞的界膜,它控制着细胞内外物质的转运,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细胞通过细胞膜与外界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和传递。细胞膜中的蛋白质有的作为载体分子,协助某些物质通过细胞膜;有的作为化学“泵”,将分子或离子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有的作为受体,接受外界的化学信号,引起细胞内的变化。

1)物质转运作用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作用包括膜的被动转运、主动转运、胞饮作用(吞噬作用)和胞吐作用。

A、被动转运:是指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其特点是不需要细胞供给能量。

(A)一些脂溶性物质,如CO2、O2能从浓度高的一侧通过细胞膜扩散至浓度低的一侧,这一过程称为单纯扩散。通过膜的扩散称为通透或渗透,这是自发进行的一种物理过程。一般情况下,梯度越大,扩散速度也越快。

(B)一些难溶于脂质的物质,也可以从浓度高处经细胞膜向浓度低处移动,但需与某些特异的嵌入蛋白结合,以实现其转运。这些特异的嵌入蛋白被称为通道。通道蛋白质可以在某种情况下被激活或称为通道开放,它是指通道蛋白质的构型发生变化,允许某总离子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通道蛋白质也会在某种情况下失活或称为通道关闭,它是指通道蛋白质的构型变成不允许某种离子通过,相当于膜对某种离子的通透性减弱。

a、神经细胞和其他一些细胞膜如钠钾通道蛋白的开放和关闭是由膜两侧的电位差控制的,称电压依从性通道。

b、突触后膜、肌细胞中的运动终板膜和某些腺细胞内的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是由递质、激素或药物等化学物质控制,称为化学依从性通道。

B、主动转运:是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它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这种运输依靠细胞膜上的嵌入蛋白,此种蛋白质称为“泵”。细胞膜上有钠钾泵、钙泵、氧泵、氢泵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钠钾泵。

C、胞饮作用(吞噬作用):通过细胞膜的运动,将液态物质(颗粒状物质)吞进细胞内的过程。如巨噬细胞对细菌、异物、衰老的红细胞的吞噬。

D、胞吐作用:通过细胞膜的运动,将液态物质(颗粒状物质)从细胞内排出的过程。某些腺体的分泌、神经末梢递质的释放,都是以胞吐作用方式进行的。

2)受体作用

细胞膜受体是镶嵌在细胞膜上的一类蛋白质,它能与外界特定的化学物质如神经递质、激素、药物等进行特异性结合,引起蛋白质构型的变化。

(二)细胞质

细胞质是填充于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的半透明胶状物质,由基质和其中的细胞器构成。膜状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溶酶体,非膜状细胞器有中心体、核糖体等。除基质、细胞器外,还有无特殊名称的细胞内含物,如糖原、脂滴、蛋白质、色素等,有些是储藏物,有些是排泄物或分泌物。

1、内质网:是细胞之内的膜性管道系统,互相连通成网状。

2、高尔基复合体:位于细胞核附近的细胞质中,电镜下为数层扁平囊泡、若干大泡、小泡组成。参与分泌颗粒的形成。

3、溶酶体:通过吞噬和吞饮作用进入细胞内的细菌、异物与溶酶体接触后,两者的膜相互融合,溶酶体可对这些异物进行消化分解。溶酶体液能消化细胞本身一些衰老或损伤的结构,是细胞内的一些结构不断更新,以维持细胞的生理功能。

4、核糖体:其功能是合成蛋白质。

5、中心体:主要功能是参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活动。

6、微丝:与细胞质运动、肌肉收缩、微绒毛收缩、胞内运输等有关。

7、线粒体:是细胞内物质氧化还原的重要场所,细胞内生物化学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都由此供给,故被称为细胞的“动力工厂”。

(三)细胞核

细胞核一般位于细胞中央,为球形,一般细胞仅有一个核,但也有2个或多个,如肝细胞和骨骼肌细胞;而人的成熟的红细胞无核。细胞核有核膜、核液、核仁和染色质(染色体)组成。

第二节基本组织

组织是结构相似和功能相关的细胞和细胞间质,集合而成。

一、上皮组织

是由许多密集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组成。上皮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形态规则,并有极性。其一极朝向表面和腔面称为游离面,另一极为基底面。上皮组织与结缔组织之间以一层基膜相连。上皮组织内缺少血管神经,其营养靠深层结缔组织内的血管供应。靠近基膜的细胞分裂能力强。上皮组织分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

(一)被覆上皮:覆盖于身体表面或作为管道和囊腔的内壁,其保护、分泌、吸收等作用。

1、单层上皮:由一层细胞组成。

1)单层扁平上皮:由一层扁平细胞组成。被覆于心血管腔面的扁平上皮,通常被称为内皮。

2)单层立方上皮:由一层立方状细胞组成。具有分泌和吸收功能。

3)单层柱状上皮:由一层柱状细胞组成。具有分泌和吸收功能。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这类上皮细胞高低不一,都排列在同一个基底面上,核的位置也高低不同,顶端常附有纤毛。分布于呼吸道表面,具有保护和分泌的功能。

2、复层上皮:由多层上皮细胞组成。

1)复层扁平上皮:由十至数十层细胞组成。浅层细胞为扁平状,不断角质化脱落;中间数层细胞为多角形;基底层细胞可不断分裂增生,补充衰老损伤的细胞。复层扁平上皮广泛分布于身体表面,构成皮肤的表皮。

2)复层移行上皮:细胞无固定形态和层次,常随器官充盈情况而变化。

(二)腺上皮:凡是以分泌作用为主要功能的上皮称腺上皮,以腺上皮作为主要成分的器官称为腺。

二、结缔组织

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构成。细胞间质包括基质和纤维两部分。结缔组织根据性质和成分可分为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结缔组织。骨、软骨、血液、肌腱及筋膜等均为结缔组织。

三、肌肉组织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组成。根据形态和功能,可分为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一)骨骼肌

(二)心肌:心肌细胞相连处细胞膜特化,凹凸相连,形状呈阶梯状,称为闰盘。

(三)平滑肌

四、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细胞又称为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胶质细胞不参与神经冲动的传导,但对神经细胞起营养、支持作用和参与髓鞘的形成。

(一)神经元

1、神经元的结构:由胞体和胞突两部分组成。

1)胞体

2)胞突

A、树突:接受刺激,将神经冲动传至胞体。

B、轴突:将神经冲动从胞体传出。

2、神经元的分类

1)按神经元的突起数目分类: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

2)按神经元的功能分类: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联络神经元

(二)神经胶质细胞

1、星形细胞

2、少突胶质细胞

3、小胶质细胞

4、施万细胞

(三)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突起和外面包着的神经胶质细胞所组成。

1、有髓神经纤维:周围神经的髓鞘来源于施万细胞,中枢神经的髓鞘来源于少突胶质细胞。神经纤维的髓鞘的组成的不是连续不断的,而成有规律的节段,两节段之间的细窄部分称为郎飞氏节。

2、无髓神经纤维

第三节器官、系统、人体形态

第二章运动系统

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运动系统。骨和骨连接构成人体的支架,称为骨骼。运动系统具有维持人体形态、保护内脏器官、运动等功能。

第一节骨

一、骨

成人骨共有206块。

(一)骨的形态分类: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1、长骨:主要分布在四肢,例如指骨。

2、短骨:位于连接牢固、运动较复杂的手足部位。

3、扁骨:主要参与构成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

4、不规则骨

(二)骨的构造:骨由骨质、骨膜和骨髓等构成。

1、骨质:即骨组织,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

2、骨膜:是一层纤维性结缔组织膜。

3、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的间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人的红骨髓主要存在于扁骨、不规则骨和长骨两端的骨松质内。

(三)骨的化学成分:包括有机质(主要是骨胶原纤维,使骨具有韧性和弹性)和无机质(主要是钙盐,使骨具有脆性并坚硬)。

(四)骨的发生和生长:骨由幼稚的结缔组织发育而成。有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两种形式。同时,有加长和加粗的两个生长方向。

二、骨连接

骨与骨之间连结的结构称为骨连接。分为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

(一)直接连接:是由相邻的骨之间借致密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直接相连。

(二)间接连接:又称关节。每个关节都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3部分。有些关节还有一些辅助结构,韧带、关节盘和半月板等。关节的运动主要有屈和伸、内收和外展、旋内和旋外、环转等形式。

三、全身骨的分布概况与特征

(一)颅骨的特征:颅骨共29块。分为脑颅和面颅两部分。

1、脑颅

1)颅顶

2)颅底:颅底内面由前向后依次可分为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颞骨岩部后面的中央有一个较大的孔,称为内耳门。

2、面颅

(二)躯干骨的特征:躯干骨包括椎骨、肋骨、胸骨,借骨连接组成脊柱和胸廓。

1、脊柱:从侧面看,人类脊柱有4个明显的生理性弯曲,即颈曲、胸曲、腰曲和胝曲。

2、胸廓:是由胸椎、胸骨、肋骨及其骨连接共同围成的。

(三)四肢骨的特征

1、上肢骨

2、下肢骨

3、骨盆:是由髋骨、胝骨、尾骨及其骨连接组成的。

4、足弓

第二节骨骼肌

一、骨骼肌的一般形态与作用

运动系统的肌肉一般都是骨骼肌,附于骨骼,受意识支配,故又称随意肌。每块肌都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并有血管、神经分布,故每块肌都是一个器官。

(一)骨骼肌的形态和分类:按外形可分为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按作用可分为屈肌、伸肌、内收肌、外展肌、旋内肌和旋外肌等。

(二)骨骼肌的构造:肌由肌腹和肌腱构成。肌腱位于两端,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三)骨骼肌的起止和作用:一般把肌附着在相对固定骨上的点叫起点,附着在相对活动骨上的点叫止点。

(四)骨骼肌的配布

二、全身骨骼肌的分布概况

三、骨骼肌的特性

(一)展长性和弹性

1、展长性:一切肌肉都可因外力而被拉长。

2、弹性:当除去外力后,肌肉又可恢复原状。

(二)兴奋性、传导性与收缩性

1、兴奋性:肌肉与其他活组织一样,当接受刺激后产生反应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2、传导性:肌纤维某一点受到刺激引起的兴奋迅速传播到整个肌纤维的特性。

3、收缩性:肌肉兴奋的表现形式是收缩,肌纤维缩短并产生力量的机械变化称为收缩性。

四、骨骼肌的肌肉收缩

(一)肌肉收缩的机械变化

1、等张收缩与等长收缩

1)等张收缩:肌肉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连到一个可以自由上下运动的杠杆上,当受到刺激时,肌肉迅速收缩变短,但张力不变,称为等张收缩。

2)等长收缩:如果把肌肉的两端都牢牢固定,当受到刺激时,肌肉不能缩短,仅表现张力变化,称为等长收缩。

2、单收缩与强直收缩

1)单收缩:当肌肉接受单个刺激时,发生一次迅速的收缩,称为单收缩。

2)不完全强直收缩:当肌肉接受一串高频率的刺激,将发生前一个刺激引起的收缩尚未舒张完全,就有开始下一次收缩,这种收缩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

3)完全强直收缩:当肌肉接受到一串极高频率的刺激,在整个刺激时间内,肌肉处于持续收缩状态,称为完全强直收缩。

(二)肌肉收缩的能量代谢

(三)肌肉收缩的疲劳

第三章神经系统

第一节概述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由位于颅腔内的脑和椎管中的脊髓组成。

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极其树突聚集在一起,色泽呈现灰暗,称为灰质。

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的部位,颜色苍白,称为白质。

神经束: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功能相同、起止点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在一起形成的束状结构,称为神经束。

神经核:在中枢神经系统内,除皮层外的其他部位,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及树突集合在一起形成的集团,称为神经核。

系统解剖学怎么做笔记

系统解剖笔记,你自己准备个本子,最好是大的,每一个解剖知识和解剖图谱配合做笔记,是比较好的,这样方便记忆和复习

同时你如果想看3D解剖图谱和全方位在搭配习题的话,我可以建议你用维萨里3D解剖APP软件

解剖学笔记辅导:第五章 腹部

第五章腹部

第一节腹前壁

一、体表标志

结合尸体在活体上辨认下列体表标志,并理解腹部的分区。

二、腹前壁的皮肤和浅、深筋膜

1.自剑突向下循中线切开皮肤,绕过脐的两侧一直割至耻骨联合。另外,自剑突沿肋弓及自耻骨联合沿腹股沟向外各作一切口,把皮板自中线翻向外侧,显露出富含脂肪的浅筋膜。

2.检查浅筋膜中的皮神经。参考图,①约在脐平面中线两旁试寻觅第10肋间神经的前皮支;②在腋中线的延长线处解剖出1-2支肋间神经外侧皮支;③在耻骨结节的外上方寻找髂腹股沟神经,它走向生殖器和股内侧部。在髂腹股沟神经浅出部位的稍上方,再找髂腹下神经,它走向耻骨防合的上方。

3.检查浅筋膜中的浅血管。自腹股沟点附近解剖出旋髂浅动脉和腹壁浅动脉,前者走向髂前上棘,后者走向脐,二者均有同名静脉伴行,胙前壁的浅静脉一般在正常情况下不易检查,但有时查见到扩大的浅静脉。

4.按与皮肤相同的切口轻轻切开浅筋膜(注意不要达深)。在脐下再作一横行的辅助切口至两侧腋中线的延长线处。在脐平面以下,试分辨浅膜的浅、深两层:浅层疏松富含脂肪,为脂肪层;深层较致密,为膜层。按照教?quot;浅筋膜"一节内容,理解膜层与股部深筋膜及会阴部浅筋膜之间的相互连续关系。

5.把已切开的浅筋膜,整层揭起、翻向外侧,露出贴于肌表面的深筋膜。在此过程中可见到至腹前壁的皮神经从深部浅出的情况。

三、腹前壁的肌

1.修剔深筋膜,显露深方的腹外斜肌及其腱膜。观察:①按教材"腹外斜肌"一节内容了解该肌的起止,注意其纤维自外上走向内下。②看清肌与其腱膜移行的部位,查看腱膜盖过腹直肌前面至白线处与对侧者结合;腱膜的下缘附着在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卷曲加厚成腹股沟韧带,自其内侧端部分纤维弯向并附着于耻骨梳形成三角形的腔隙韧带(待后解剖,现借助图先理解之)。③在耻骨结节外上方,隐约可见腱膜纤维分开形成的一个三角形裂隙--腹股沟管浅环:环的上、下缘分别附着于耻骨联合和联骨结节;环的外端,另有走向外下的纤维加入编织,以增强环口。从浅环中通出的索状结构为男性的精索或女性的子宫韧带。④细查浅环的边缘附着一层薄膜,向下包绕精索表面,此为精索外筋膜,它实是随精索一起降入表囊的腹外斜肌腱膜。

2.循半月线外侧浅割腹外斜肌(向下经浅环内侧),平脐下再作一横切口,把肌片尽量翻向外上和外下方,暴露腹内斜肌,清理其表面。观察:①注意该肌纤维自外下走向内上。②查看此肌下缘纤维弓形跨越精索上方,至精索内侧延为腱膜,与此处的腹横肌腱膜结合,合成腹股沟镰,它经精索后方向下至耻骨梳。③透过精索外筋膜隐约可见一些散细肌束包绕精索,此为提睾肌,它是由腹内斜肌(和横腹肌)下缘的部分纤维随精索降入阴睾而形成。④在腹股沟韧带上方,检查与其平行的2条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靠下,髂腹下神经稍上方,有时此二神经先为一干,再分为二支行向内下。

3.以与腹外斜肌同样的切口浅切腹内斜肌。轻揭腹内斜肌,勿伤深方的神经、血管(一般腹内斜肌与其深方更薄的腹横肌不易分开,二者间有腹前壁的神经、血管走行)。清理腹横肌及其浅方的神经血管。观察:①注意腹横肌的纤维方向。②按教材腹前壁的"神经"一节内容观察,要注意腹前壁各神经的走行路径、浅出部位和分布。

4.腹直股被腹壁扁肌腱膜形成的腹直肌包裹。沿腹直肌内外缘间的中点作一垂直切口,切开腹直肌鞘的前层,翻向两侧。鞘的前层与腹直肌(尤其在3-4条横行的腱划处)结合紧密,必须小心分离,游离腹直肌。从腹直肌的内缘,用手指伸到腹直肌有后面,现腹直肌鞘的后层很容易分离开,横断腹直肌中部,翻向上、下两端,暴露鞘的后层。观察:①按教材"腹直肌"一节内容查看该肌的起止。②在腹直肌的后面,试寻找供应此肌的血管;上份有腹壁上动、静脉。③在脐下约4-5㎝处,腹直肌鞘的后层缺如,此处鞘的后层留下一凸向上的游离缘,称为弓状线,此线以下见到的是腹横筋膜。注意腹壁下动脉在弓状线进入腹直肌鞘。

四、腹股沟区

1.通过脐下沿腹前壁肌的横切口和中线作一"T"字形切口,割透壁腹膜,把肌片翻向下外方,观察腹股沟区内面的结构(注意勿翻动腹腔内容物):①参考图,辨认由壁腹膜覆盖腹壁下动脉而形成的脐外侧襞。②在腹股沟韧带上方、脐外侧襞的内、外侧各有一个壁腹膜形成的浅凹,分别为腹股沟内、外侧窝,前者恰对腹股沟管浅环,后者恰对腹股沟管深环(俟后观察)。③在腹股沟内侧窝的下方、隔着腹股沟韧带,另有一浅凹,即股凹,位置恰对股环处。

2.腹横筋膜紧贴于腹横肌的深面,不必单独分出。现将壁腹膜与横筋膜分开,2层可见到腹膜外组织。观察:①看清腹壁下动脉、静脉的位置。②在腹股沟韧带上方,恰在腹壁下动脉的外侧,观察腹横筋膜上有一个突口,此即腹股沟管环,在男性深环有精索通入。由于精索是顶着腹横筋膜下降的,故腹横筋膜直接包在精索内容物的表面,形成精索内筋膜。

3.将各层恢复原位,按教材"腹股沟管"一节内容观察:①综合查看和验证腹股沟管的四壁和两个开口,注意当观察其后壁时,把精索小心提起,合它与后壁分离开,并牵向下方,就可看清腹股沟管后壁的内侧部为坚韧的腹股沟镰,外侧部为腹横筋膜。②总结和验证精索的3层被膜与腹瓣壁层次的延续关系。③综合检查腹股沟区的神经。在腹股沟管内有髂腹股沟神经和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而髂腹下神经在胙股沟管的上方。在精索内侧找到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直追到它出浅环,了解它的来源和分布。其余二神经前已查清。

4.按教材"腹股沟三角"一节内容观察此三角的位置、边界和结构。

5.将壁腹膜继续小心向下分离,暴露股环,清理结缔组织,解剖并观察股环的边界:前为腹股沟韧带,后为耻骨梳韧带,外侧为股静脉,内侧为腔隙韧带。股环为股管(见股部解剖)的上口。

第二节、腹膜和腹膜腔

1.消化系统的大部分器官位于腹腔内,在观察腹膜和腹膜腔前先了解消化系统的概貌。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管分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和肛管)。在临床工作中,通常把从口腔到十二指肠的一段称为上消化道;自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为下消化道。消化腺包括大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胰以及散在消化管管壁内无数小腺(如唇腺、颊腺、食管腺、胃腺和肠腺等)。

2.从脐到剑突循中线剪开腹前壁各层,脐至耻骨联合的腹前壁前已打开,尽量把腹前壁翻向外上和外下方。以下各步的观察,要求动作轻柔,不要过度翻动脏器,切勿扯坏脏器周围的腹膜,严忌强行牵拉、撕扯等粗暴操作,以免影响后续部分学习内容的解剖。

3.按教材"腹腔脏器的大势"一节内容初步探查腹腔内一些主要脏器的大致配布。

4.察看薄而光滑的腹膜。覆盖于脏器表面的是脏腹膜;在胙壁内面见到的是壁腹膜,它们互相延续。介于此二层之间的间隙为腹膜腔。

5.检查腹膜在肝周围形成的韧带。在肝的上面与腹前壁之间连有矢状位的镰状韧带,其游离缘肥厚,称肝圆韧带。在镰状韧带两侧,将手探至肝与膈之间向后受阻,即触及连于肝与膈之间的冠状韧带的前层,冠状韧带两侧的游离缘,是此韧带前后两层相遇处,为左、右三角韧带。绕此向后就能摸到冠状韧带的后层。

6.检查腹膜在脾周围形成的韧带。连于脾和胃之间的有胃脾韧带。用手从左肾前面与脾之间探入,觚是脾肾韧带。此外在脾的下方,还有膈结肠韧带,它自结肠左曲连至膈。

7.检查网膜、网膜囊和网膜孔。大网膜前已观察,它在胃的下缘与横结肠之间的部分特称胃结肠韧带,连于肝与胃的上缘之间的腹膜为肝胃韧带,连于肝与十二指肠上部之间者为肝十二指肠韧带,二者合称为小网膜。在小网膜右侧游离缘后方可找到一孔,即网膜孔,奖示指伸入此孔,体裁会在小网膜和胃的后方存在一个间隙,此为网膜囊。在胃下缘下方约1㎝处横割胃结肠韧带,注意勿损伤其中的血管,将手自胃和横结肠之间伸入网膜囊,可探查它的边界。按教材"网膜囊和网膜孔"一节内容理解它们的位置、边界及与腹膜腔的关系。

8.提起小肠,可见腹膜形成的肠系膜把它连于腹后壁。以同样方法观察横结肠系膜、乙状结肠系膜和阑尾系膜。

9.按教材"腹膜的隐窝、陷凹和皱襞"一节内容观察有关结构。

9.按教材"腹膜腔的分区"一节内容了解结肠上、下分区情况,依次辨认各区的间隙的位置和沟通。

第二节结肠上区的脏器

一、食管和胃

1.按教材内容简单观察食管的腹部。它前、

系统解剖学用记笔记嘛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方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而且系解是医学最基础的同科目,如果能够学好将会带给你很大的帮助,你始终要相信记了笔记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坏处。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投诉建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