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分享

四大一线城市(中国四大一线城市繁华度排名)

时间:

四大一线城市(中国四大一线城市繁华度排名)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四大一线城市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四大一线城市以及中国四大一线城市繁华度排名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四大一线城市,到底哪个最好
  2. 中国一线城市排行榜
  3. 中国四大一线城市,人都去哪了
  4. 中国四大一线城市繁华度排名
  5. 五大一线城市哪五个

四大一线城市,到底哪个最好

中国有四个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到底哪个城市最好,哪个城市应该排在末尾好像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话题。

对于评判一定有很多种维度的,从经济产值,从社会影响力,从城市群构成等等,但是我觉得,任何维度的评判,最后都不如人口流动这个维度来的更加客观。

人是这个地球上最智慧的生物,他们会为自己选择最好的生活状态,可能自己当初选择的时候都写不出理由,但是这些个体汇聚成一个大数据之后可能会说明一些问题。

这个数据国家统计局不一定有,但是大数据互联网公司会有。

我们先来看下结论:

这是百度检测到今年第一季度所有城市人口流动情况,我们发现,一线城市里,深圳人口吸纳能力是最强的,然后是北京、广州和上海。

这个数字去年最高的是北京,现在2017年第一个季度变成了深圳,这是一个改变,也代表城市对于外来人口的态度,后面广州和上海的顺序没变,上海排在最末端,这个各位猜到了么。

但这个就是事实了么,我们来看另外一个维度的数据:

这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翼城市群的人口吸纳情况。

我们发现,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的人口吸纳能力反而是最强的,超过有两个一线城市的珠三角,这一点是挺出乎我的意料。

可能反应了一个问题,对于上海来说,虽然单个城市的吸纳能力不是最强,但是他带动了周边城市的集体发展,成了为一个真正的城市群。

我们再来看具体的比例:

这是城市群里不同城市的流入人口占比,我们发现,上三角城市群里,这个灰色的比例是最大的,换句话来说,长三角是唯一一个城市群里没有绝对寡头垄断的地带。

而对于珠三角,毫无疑问被深圳广州+东莞垄断,而京津翼则更加明显,基本上可以称之为北京和他的邻居们。

所以毫无疑问,在城市群的发展模式上,长三角毫无疑问是相对比较健康和稳健的。

2

那么对于珠三角来说,有一张图或者可能说明一些问题。

这是春节前夕,人口流动的地方,颜色越深代表春节前人口流入的越多。

那么换一个角度来说,颜色越深,代表日常人口流出的越多。

我们发现一个非常惊讶的现象,珠三角,广州、深圳甚至东莞城市的周边,颜色深的发红,所以换一句话来说,广州和深圳的新鲜劳动力,极度依赖周边城市的供应,很大程度上这两个城市的发展,从劳动力的角度来说需要周边城市的输血。

但是同样也代表,这两个城市的开放程度最大,愿意包容接受外来人口。

这个可能是深圳和广州的魅力所在。

3

那么对于北京而言,可能有一个数字可以代表他的定位。

这张是北上广深春节前夕人口流出者的目的地。

也和前一张图的观点非常类似,珠三角的人回家都是在广州深圳的周边,上海的人回去也集中在长三角

但是我们看到红色,北京的人口流出前往的地方,幅度最大,横跨区域最广

所以换一句话来说,如果中国只有一个中心,那么这个中心是北京,这个不是来自数据支撑,而是人们心中的认同感,只有北京可以吸引到全国的人前往。

4

所以一定要给一线城市做一个胜负的话,我大概是这么几个观点:

深圳目前的整体社会更加开放和包容,所以某种程度上吸纳了最多的外来人口导入,我记得2016年的第一名还是北京,在2017年的第一季度就变成了深圳,你可以归结为楼市调控的因素,但是我更倾向于整个城市文化。

当然我们也需要承认,深圳就是一个移民城市,人口的波动在未来会越来越频繁,这也并不全是好事,说的通俗一点,一旦深圳的经济发生点问题,人口的溃散可能是瞬间发生的。

对于北京来说,还是全中国关注的焦点,但是我们也确实发现,京津翼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发展起来,所以写到这里大概可以理解为什么会有雄安新区这个概念,但是我们也需要更多的谨慎,毕竟有个更好基础的天津也况且如此,雄安新区一定是任重道远的事情。

而对于上海,应该是发展最均衡的城市,而且从经济带动上来看,也确实带动了周边城市的发展,所以这里我们也更加可以理解,为什么上海一限购周边城市就特别容易涨价,因为房价本来就连接着经济,而长三角的经济发展一直是紧密联系着的。

5

另外,写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数据:

关于一线城市里的人口流出数据:

中国一线城市排行榜

中国一线城市排行榜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

1、上海

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交通、科技、工业、金融、会展和航运中心之一,是世界上规模和面积最大的都会区之一。上海地处长江口,隔东中国海与日本九州岛相望,南濒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

2、北京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直辖市、国际大都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经济与金融的管理中心和决策中心。

3、深圳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中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已发展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同时享有“设计之都”、“钢琴之城”、“创客之城”等美誉,有“中国窗口”之称。

4、广州

广州被誉为中国的“南大门”,超大城市,是国务院定位的国际大都市、国际商贸中心、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国家中心城市、国家综合性门户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第三大城市。

广州从3世纪30年代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期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明初、清初成为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大港,是世界上唯一两千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是历久不衰的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发祥地,享有“千年商都”的美誉。

一线城市的标准

1、人口规模大

世界一线城市一般都是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如美国的纽约和英国的伦敦。中国人口最多不一定是一线城市,但人口规模大一定是一线城市的必要条件。

2、经济实力强

综合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是成为一线城市的最主要指标,也是一线城市最重要的标志体现。

3、全国经济中心

上海一直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北京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也是全国第二大经济中心。

4、有突出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是国家首都,是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城市。上海被国家赋予建设“五大国际中心”定位,是中国最国际化的城市。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国一线城市

中国四大一线城市,人都去哪了

中国四大“一线城市”指的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去年“一线城市”人口数据已经公布,截至到2022年末,广州常住人口为1873.41万人,与2021年相比减少7.65万人,深圳常住人口为1766.18万人,与2021年相比减少1.98万人,北京常住人口为2184.3万人,与2021年相比减少4.3万人,上海常住人口为2475.9万人,与2021年相比减少13.54万人。

从数据上看,四大“一线城市”的人口都呈现减少趋势,那么这些人到底去哪里了?笔者分析出三个原因解释人都去哪里了。

原因一:一线城市生活节奏快,收入赶不上支出

作为国内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一线城市吸引了无数人前来追梦,同时也拥有着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由于高房价、高消费和高成本等问题,一线城市的居民经常发现收入赶不上支出,不得不面对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的沉重负担。

据统计,北京和上海的房价在中国的城市中排名前两位,而其他一线城市的房价也不低,一线城市的居民往往需要花费庞大的财力来解决自己的居住问题,经常出现房价高比收入多的情况,这使得居民的收入消耗殆尽,无法满足其他方面的生活需求。

原因二:人口老龄化

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人口老龄化高于人口出生率,尤其是一线城市的人口,出现了明显下降趋势,随着年龄结构的变化,一线城市的社会组成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不仅对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带来了新的挑战,而且也对人口和社会政策的制定带来了新的考验,

老年人口比例的提高,将会导致人口数量减少、家庭规模缩小、就业机会减少等一系列问题。而在一线城市中,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更为加剧,人口中占比高的中年人正陷入养老的困境,社会上对于养老、医疗等问题出现了一些新的挑战。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和城市居住环境的变化,一线城市中的老年人无法适应城市的环境,逐渐离开城市,移居到周边的乡镇或城市中,相应的,一些中小城市的发展获得了更多的支持,这也进一步促进了一线城市人口的减少。

原因三:就业机会减少

近几年,国内很多企业受到了疫情的冲击,经济陷入困境,很多中小企业无法生存,因此,一线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放缓,社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加上劳动力的成本也在不断上涨,企业逐渐减少了在一线城市的发展投入,导致了就业机会的减少,缺乏就业机会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得不考虑离开一线城市,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看到了发展机遇,因此,许多新兴城市成为了人口流入的重要地区,特别是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限购政策的影响下,许多人选择了离开这些城市,在新兴城市中寻找新的生活方式。

那么,为什么这些新兴城市成为了人口流入的选择呢?首先,这些城市的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生活环境较好,可以提供更为舒适的居住和生活条件。其次,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势头比较快,未来的发展潜力也更大,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再者,这些城市的房价相对较低,购房门槛相对较低,可以让更多的人承受得起。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一线城市已经失去了吸引力,在一些高薪行业和领域,仍然会有大量的人才涌进这些城市,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推动一线城市的转型升级和城市治理改善,加强了公共设施建设、文化娱乐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吸引更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到这些城市发展。

总结

四大一线城市人口数量的减少是一个自然的趋势,即使如此,这些城市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为全国的经济、文化、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我们相信这些城市仍然会继续保持其重要的地位,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为活跃和创新的城市之一。

中国四大一线城市繁华度排名

城市综合排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北京:中国的首都,一个有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都,是一个古典与现代结合的城市。北京人口也达到了2100多万,外来常住人口达到了807.5万,位居第二。北京有中国最好的资源,是世界500强企业总部最多的城市,城市创新力强,是中国综合实力仅次于上海的城市。

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也是中国最大、最强的城市,GDP多年来位居中国第一。上海的摩天高楼众多,商业发达,城市吸引力强。在四个一线城市中,上海人口达到2419.7万,外来常住人口也最多,达到了980.2万。

深圳:作为中国特区城市的代表,40年的改革开放让深圳GDP终于超过了广州,成为中国第三强城。深圳人口是1400多万,外来人口为806.32万,与北京相当。深圳是个特别能创新的地方,城市包容性强。

广州:中国南方的经济中心,这里是粤食之乡、购物天堂,文化交汇之地。广州人口达1500万,外来人口只有533.86万。广州总部经济发展能力居中国前三,是重要的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曾多次被《福布斯》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第一名。

扩展资料:

在国际层面:北京政治影响、人才吸引领先,上海门户作用独占鳌头,与其他城市拉开明显档位差距;广州、深圳位列二档,成都、天津、重庆、苏州、杭州、青岛等在文化、经济、交通等方面发力;

在国家层面,北京、上海领先,广州、深圳、成都其次;郑州、重庆、武汉在交通方面有优势,成都、杭州在文化影响方面有优势,成都、南京、武汉在创新能力方面有优势。

在城市群协同共赢层面:上海超越北京位居榜首。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领域排名靠前城市主要位于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成渝等四大城市群。

在城市层面:中心城市都各有不足。如北京公共服务优势明显,但中心城区过度集聚,未能发挥好城市群协同作用;深圳非户籍常住人口远超户籍,公共服务供给亟待提高。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2017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

五大一线城市哪五个

五大一线城市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

1、上海

这座城市是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许多历史足迹的。上海,简称“沪”或“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上海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

2、北京

北京,简称“京”,古称燕京、北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地处中国北部、华北平原北部,东与天津毗连,其余均与河北相邻,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化国际城市。

3、深圳

深圳,简称“深”,别称鹏城,是广东省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深圳地处中国华南地区、广东南部、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隔深圳河与香港相连,是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国家物流枢纽、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中国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之一,并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4、广州

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是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广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广州被全球权威机构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每年举办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吸引了大量客商以及大量外资企业、世界500强企业的投资。

5、天津

天津,简称“津”,别称津沽、津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亚太区域海洋仪器检测评价中心,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天津地处中国华北地区,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东临渤海,北依燕山,西靠首都北京。天津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国家物流枢纽,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关于四大一线城市,中国四大一线城市繁华度排名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投诉建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