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北京团建策划中,设计“共同进退”类挑战需结合团队协作的核心要素——沟通、协调、责任分担与目标统一。以下通过具体活动设计与策略,帮助员工在挑战中深刻体会团队共进退的意义:
一、计时协作任务:规则约束下的同步行动
1. “共同进退”数字挑战
规则:在划定区域内随机放置1-36的数字卡片,团队成员需按顺序触碰所有数字,每人每次只能触碰一个且必须前一人离开区域后下一人才能进入。若顺序错误或违规,全队需重新开始。
目标:强制团队制定统一行动策略,强调流程衔接与细节把控(如网页1案例中因队员误触数字导致全队失败,需反思执行中的信息同步问题)。
2. 无敌风火轮
规则:用报纸和胶带制作可容纳全队成员的封闭圆环,所有人在圆环内同步移动至终点,若圆环断裂需暂停修复。
目标:考验团队节奏统一性,通过肢体协调与口令配合实现“同步进退”。
二、资源协调挑战:限制条件下的共享与分配
1. “南水北调”运输任务
规则:提供有限工具(如PVC管、水桶),要求团队接力运输水源至指定容器,过程中不得用手直接接触水,且需全员参与。
目标:通过资源分配与传递协作,强化“个体贡献影响全局”的意识。
2. 核弹危机(模拟场景)
规则:团队需用绳索等工具将“核弹”(象征物)从危险区域转移,过程中不得触碰地面,且需在限定时间内完成。
目标:结合策略规划与风险分担,激发团队在高压下的协作韧性。
三、沟通障碍任务:信息不对称下的协同突破
1. 盲人方阵
规则:全员蒙眼,在仅通过语言沟通的情况下,将长绳拉成指定形状(如正方形),并要求队员均匀分布。
目标:在信息受限时,通过清晰指令与信任建立实现共同目标。
2. 驿站传书
规则:队员排成一列,通过肢体传递数字信息至队首,禁止语言交流,每轮增加规则限制(如不能转身、不能用手)。
目标:锻炼信息解码与传递效率,强调流程优化对团队效能的影响。
四、地域化场景设计:结合北京特色增强代入感
长城协作任务:在慕田峪或八达岭长城设置分段任务,如团队需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密码破译+物资搬运”挑战,中途设置需全员通过的障碍关卡(如“烽火台接力”)。
胡同文化挑战:在钟鼓楼或南锣鼓巷设计定向任务,例如通过合作完成传统手工艺制作、破解老北京谜题等,融入地域文化元素。
五、反思与强化:从活动中提炼管理启示
复盘环节设计:
引导团队讨论分工合理性(如是否有人主导、执行偏差如何纠正);
关联职场场景(例如:“数字挑战中的顺序错误”对应工作中的流程疏漏)。
奖惩机制:
采用“团队积分制”,失败组需共同承担趣味惩罚(如集体俯卧撑),强化责任共担意识。
注意事项
安全与包容性:选择适合体能的活动强度,设置备用方案(如体力弱者担任观察员);
规则明确性:提前通过演示或图文说明规则,避免执行混乱;
场景代入感:利用科技公司案例(如京东、华为的营地任务)提升员工参与兴趣。
通过以上设计,员工将在挑战中自然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团队认知,从实践层面理解共同进退对目标达成的关键作用。
猜你喜欢:蓝玛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