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01 09:20
北京多个社区通过组织心理健康讲座、文体活动、手工制作等拓展活动,为老年人创造社交机会。例如,经开区博兴街道的讲座通过互动环节让老年人实践心态调节技巧,增强了群体间的交流;北航的专题讲座鼓励老年人利用网络拓展社交圈,主动与不同年龄段人群建立联系,缓解了因子女离家或独居带来的孤独感。研究表明,社交活动能降低老年人抑郁风险,提升幸福感。
北京市建立了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例如,老年心理服务热线为老年人提供24小时心理咨询;社区心理服务中心定期举办抑郁症筛查和科普活动,如“点亮希望 温暖人生”项目通过公益心理热线、抑郁筛查服务,帮助老年人识别和应对心理问题。社区卫生机构还联合专业医院开展脑健康体检和痴呆风险筛查,早期干预认知障碍。
北京通过文体活动、志愿服务等拓展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例如,老年大学开设音乐、舞蹈等课程,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社区组织的园艺、手工活动(如蛋糕DIY、手工制作)不仅锻炼动手能力,还通过成果展示增强成就感。研究显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或家庭代际互动(如照料孙辈)能提升老年人的自我认同感,减少“无用感”。
艺术创作、音乐舞蹈等活动被证实对情绪调节有积极作用。例如,荣新奇教授指出,绘画、陶艺等活动有助于释放压力,而瑜伽、太极等运动能改善身心平衡。脑力游戏(如棋类、拼图)和“学习强国”知识竞赛等活动可延缓认知衰退,降低老年痴呆风险。
北京市通过医养结合和社区适老化改造,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健康服务。例如,社区助餐、助浴服务覆盖率达90%以上,减轻了生活压力;安宁疗护中心和老年护理中心建设,则从医疗层面保障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调研显示,超九成老年人对社区适老化服务表示满意,尤其是安全便捷的改造(如防滑地面、紧急呼叫系统)显著提升了生活安全感。
北京将老年人心理健康纳入健康老龄化战略,例如《北京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方案》提出“预防为主”方针,通过筛查项目(如脑健康体检覆盖92.2万人次)和心理关爱试点(70个社区)实现早期干预。与社会力量合作(如购买心理咨询服务),形成“医-社-家”联动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
总结:北京的拓展活动通过多维度干预,从社交、专业支持、文化参与、认知训练到政策保障,全面提升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未来需进一步扩大服务覆盖面,尤其关注农村和高龄“老老人”群体的需求。
猜你喜欢:雁栖湖团建活动
更多厂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