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01 09:20
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及实际执行情况,北京市的拓展活动通常配备急救设备,且近年来急救设施的普及和规范管理不断完善。以下是具体分析:
1. 重点公共场所强制配备AED
北京市卫健委等15部门联合发布的《北京市重点公共场所社会急救能力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年-2023年)》明确要求,到2023年底前,机场、火车站、景区、体育场馆、大型商超、学校等场所须实现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等急救设备全覆盖,配置总量不低于5000台,达到常住人口每10万人不少于20台。截至2024年8月,北京重点公共场所已配置AED近7000台,并与120调度系统信息联通,提升了急救响应效率。
2. 法规保障与应急预案
《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第五章强调社会急救能力建设,要求公共场所配置AED并开展急救培训。企业拓展活动通常需制定安全应急预案,明确急救设备清单(如AED、急救箱、担架等)及专业医护人员配置。
1. 基础急救设备
根据企业应急预案和行业规范,北京拓展活动常配备以下设备:
2. 专业医疗团队与救护车
大型活动或高风险项目(如高空拓展)通常租赁配备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设备的救护车,并安排持证医护人员全程值守。例如,北京急救中心通过“生命救护绿波”机制优化救护车通行效率,确保活动期间急救衔接顺畅。
1. 急救技能普及
北京市中小学已逐步将急救课程纳入体系,企业拓展活动前也常组织员工学习心肺复苏(CPR)、AED使用等技能。部分活动方还与专业机构合作,提供美国心脏协会(AHA)认证的急救培训。
2. AED电子地图与智能调度
公众可通过微信小程序“AED地图”查询附近设备位置,并与120系统联动,便于紧急情况下快速调用。
北京市拓展活动在政策推动下已形成较完善的急救设备配置体系,但仍需注意:
综上,北京市拓展活动普遍遵循政策要求配备急救设备,并结合实际需求完善应急预案,为参与者提供安全保障。
猜你喜欢:北京团建方案
更多厂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