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模块化课程与系统性训练
VETAE创新思维课程体系:通过四个核心模块(突破局限思维、想象力、幽默力、创造力)和六个教学单元,结合哲学、心理学等跨学科原理,系统培养创新思维模式。例如,通过“挑战不可能”案例训练员工突破固有思维定式,激发逆向思考能力。
创新工具包应用:引入六顶思考帽、TRIZ理论等工具,帮助员工从多角度分析问题。例如,利用六顶思考帽的“红色帽子”引导情感化思考,而“绿色帽子”鼓励发散性创意。
2. 互动式拓展项目与游戏化训练
团队协作类项目:
盗梦空间:要求团队在信息受限的情况下通过语言沟通完成卡片排序,强调跨部门协作与创新沟通策略。
同心鼓:通过团队协作保持鼓面平衡,激发成员在动态协调中寻找创新解决方案。
创造力游戏:如《圆球游戏》要求全员参与传递规则设计,需打破常规思维;《集体智慧》通过故事接龙培养发散性思维。
3. 环境与资源驱动型训练
文化科技场景融合:组织参观798艺术区、中关村科技园等,结合北京的文化与科技资源设计主题工作坊,例如在人工智能实验室中模拟产品创新实践。
跨学科协作实践:如北京工业大学的科创设计思维训练营,通过跨专业组队和AI工具应用,推动学员在真实项目中整合用户需求与技术可行性。
4. 实战演练与案例分析
企业创新案例研讨:分析苹果、谷歌等企业的创新模式,结合本地企业(如京东、华为)案例,提炼可复用的创新策略。
模拟商业挑战:通过“博弈游戏”模拟市场竞争,训练员工在动态环境中快速决策与创新定价策略。
5. 设计思维与工作坊模式
斯坦福设计思维流程:采用“同理心-定义-构思-原型-测试”五步法,通过用户需求洞察引导创新。例如,在训练营中让学员针对老年人设计智能家居产品,结合实地调研与快速原型制作。
头脑风暴与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整理复杂问题,结合头脑风暴激发多样化创意,并通过“世界咖啡”模式促进多组观点交叉融合。
实施建议
定制化设计:根据企业行业特性选择工具,如金融行业可侧重风险模拟游戏,科技企业可结合AI技术实战。
持续评估机制:通过问卷调查、项目成果展示(如商业计划书、产品原型)量化创新能力的提升效果。
北京丰富的文化、科技资源与专业拓展机构(如倍力拓展、兵者团建)可提供场地、导师和定制化方案支持,企业可结合自身需求选择混合式训练模式,实现创新思维的常态化培养。
猜你喜欢:团建活动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