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资讯

北京有哪些团队协作成果展示平台适合社区活动?

发布时间2025-04-01 09:20

1. “家校社协同”社区教育平台(朝阳门街道)

  • 特点:通过整合家庭、学校、社区资源,搭建青少年核心素养发展平台,开展艺术创作、科学实践、健康生活等主题活动,并通过线上PBL学习平台展示成果。
  • 活动案例:组织“课后时光汇谈”,邀请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形成社区教育生态体系,促进居民互动与成长。
  • 2. 协作者社会服务网络

  • 特点:以“助人自助”理念为核心,通过社区探访、困境救助、志愿服务等项目推动居民参与。例如:
  • 社区探访快车:深入偏远社区提供巡回服务,促进居民互助。
  • 困境儿童自助图书馆:由居民共建社区图书馆,培育儿童领导力并展示公益成果[[21][24]]。
  • 社会融合项目:通过社区活动促进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协作,成果通过展览、研讨会等形式展示。
  • 3. 智慧社区服务平台(美邻互联)

  • 功能:提供“邻里圈”社交板块,记录社区活动与居民互动;支持活动组织、资源共享、报修投诉等功能,便于居民协作与成果线上展示。
  • 亮点:集成智能家居、生活服务、跑腿服务等,提升社区管理效率与居民参与度。
  • 4. 社区文体活动平台

  • 案例:北京市“社区杯”骑行系列活动,由体育局主办,通过大众骑行活动搭建社区交流平台,激发居民健身活力并展示团队协作成果。
  • 其他平台:北京社区网、北京邻里坊等综合性社区网站,提供活动资讯发布、便民服务对接及居民交流论坛。
  • 5. 科技与公益结合平台

  • 科创中国·北京创新荟:展示智能制造、机器人等领域创新成果,适合科技类社区团队参与路演和展览。
  • 长安链开源生态:通过区块链技术支撑社区治理数据共享,推动居民参与智慧社区建设。
  • 6. 社区公益组织培育平台

  • 协作者学堂:培训社区居民成为专业社会工作者,通过志愿服务和项目实践展示团队协作成果,如农民工志愿者培育计划、孤寡老人照护项目等[[18][21][24]]。
  • 以上平台可根据社区活动需求选择:教育类活动可优先考虑“家校社协同”平台;公益服务适合协作者网络;科技展示可对接创新荟;日常协作与宣传可依托美邻互联或社区网站。更多详情可参考相关平台官网或活动通知。

    猜你喜欢:北京活动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