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团建活动中组织紧急疏散演练,需结合团队特点与场地环境,科学设计流程并注重实操性。以下是具体实施步骤及注意事项,参考多行业安全演练经验
一、前期准备与预案制定
1. 成立应急指挥小组
由活动总负责人担任组长,下设安全组、医疗组、通讯组等,明确各组职责。例如:安全组负责疏散引导,医疗组负责急救处理,通讯组协调外部救援。
根据团建类型(如户外拓展、登山等),识别潜在风险(火灾、自然灾害、意外受伤等),制定针对性预案。
2. 制定疏散方案
路线规划:提前踩点,选择两条以上安全通道,避开陡坡、水域等危险区域,设置清晰标识(如荧光贴、指示牌)。
集合点设置:选择空旷、远离危险源的区域(如操场、停车场),确保容纳所有人员。
分工细化:明确各区域负责人及职责,例如楼层出口、转弯处安排专人引导,避免拥堵。
3. 物资与培训准备
配备应急包(急救药品、手电筒、口哨、扩音器等),确保通讯设备畅通。
提前培训参与者使用灭火器、灭火毯等工具,并讲解逃生技巧(如弯腰捂鼻、靠右行走)。
二、演练实施流程
1. 演练前动员与说明
通过案例讲解(如网页44中高校火灾案例),强调演练的重要性,消除“走过场”心理。
明确信号指令(如哨声、警报声)及疏散顺序,避免推搡。
2. 模拟突发场景
火灾场景:在安全区域点燃模拟火情,触发警报后,参与者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按指定路线撤离。
自然灾害场景:如遇模拟地震,迅速躲至桌下或墙角,待“主震”后快速疏散。
3. 有序疏散与清点
分批次撤离:优先疏散危险区域人员,其他区域依次跟进,避免交叉。
到达集合点后,组长清点人数并上报,医疗组模拟处理伤员(如止血、心肺复苏)。
4. 现场总结与改进
指出演练中的问题(如路线堵塞、动作迟缓),优化预案。
通过问答互动强化记忆,例如“灭火器使用四步骤”(提、拔、握、压)。
三、关键注意事项
1. 安全第一
避免选择高风险项目(如悬崖速降)作为演练内容,优先保障参与者安全。
孕妇、伤病员等特殊人群需安排专人协助,或豁免参与。
2. 避免形式化
增加突发性,例如不提前告知具体时间,测试真实反应。
结合团建内容设计趣味环节,如“逃生知识竞答”,提升参与度。
3. 环境适应性
户外团建需考虑天气变化,准备雨具、防滑鞋等,雨天调整演练计划。
夜间活动需加强照明,确保疏散路线可见。
四、后续跟进
完善预案:根据演练反馈修订方案,例如调整疏散路线或增加应急物资。
定期复训:每半年组织一次演练,强化肌肉记忆与团队协作。
宣传与存档:通过图文、视频记录过程,发布内部总结,提升全员安全意识。
通过以上步骤,团建活动中的紧急疏散演练既能提升团队应急能力,又能增强凝聚力,真正实现“安全与乐趣并存”。
猜你喜欢:北京拓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