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总结内容的完整性与逻辑性
1. 活动背景与目标阐述
需明确活动背景、目的及预期效果,体现团队建设与企业文化、员工发展的关联性。例如是否涵盖团队精神培养、沟通能力提升等核心目标。
2. 活动流程与细节描述
包括时间、地点、参与人员、任务分工、活动流程的完整记录,需逻辑清晰,重点突出关键环节(如团队挑战、总结反思等)。
3. 数据与案例支撑
通过具体数据(如任务完成时间、评分结果)和案例分析(如团队协作中的典型事件)增强报告的说服力。
二、团队协作与目标达成效果
1. 团队协作能力提升
评估团队在任务中是否体现分工明确、沟通顺畅、相互支持,是否通过协作克服困难(如“信任背摔”“盲人方阵”等项目的协作表现)。
引用活动中的具体事例(如“2人3足”中的配合)说明团队凝聚力的增强。
2. 目标达成度分析
是否完成预设目标(如提升抗压能力、增强纪律性),需结合任务评分标准(如时间效率、任务完成质量)量化成果。
对比活动前后的团队状态差异,如纪律性、执行力等。
三、安全与风险管理
1. 安全措施执行情况
检查活动前是否进行风险评估,场地设施是否合规,应急预案是否完善(如急救药品准备、安全员配置)。
活动中是否遵守安全规则(如登山途中的结伴而行、设备使用规范)。
2. 突发情况处理能力
总结活动中的意外事件(如天气突变、队员受伤)及应对措施,体现组织者的应变能力。
四、个人与团队反思深度
1. 个人成长与反思
参与者是否通过活动提升抗压能力、创新思维或领导力,需结合具体任务(如“信任背摔”中的心理突破)进行自我剖析。
是否提出改进方向(如沟通方式、时间管理)。
2. 团队问题识别与改进建议
总结团队协作中的不足(如分工不清、执行力弱),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如增加培训、优化任务设计)。
五、文档规范与呈现形式
1. 格式与语言规范性
报告需结构清晰(分章节、段落),语言简洁专业,避免口语化。
2. 图文结合与可视化呈现
使用照片、图表(如任务评分表、路线图)增强可读性,展示活动亮点与成果。
六、创新性与推广价值
1. 活动设计的创新性
评审任务是否具有新意(如结合当地文化设计挑战项目),是否有效激发团队潜力。
2. 经验的可复制性
总结活动模式是否可推广至其他团队或企业,是否提供可借鉴的模板(如评分标准、组织流程)。
参考评分表(示例)
| 评审维度 | 评分标准(满分100) | 参考依据 |
||||
| 内容完整性 | 20分 | |
| 团队协作与目标 | 25分 | |
| 安全管理与执行 | 20分 | |
| 反思与改进建议 | 20分 | |
| 文档规范与创新 | 15分 | |
总结建议:评审时需结合定量评分与定性分析,重点关注活动对团队实际问题的解决效果及总结的启发性。可参考网页15、53、57中的案例模板细化评分细则。
猜你喜欢:企业家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