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坝上草原团建活动中设计团队分享环节时,可结合自然景观与团队协作体验,通过多元形式促进成员深度交流。以下是具体安排建议及参考方案:
一、分享环节的时间与场景设计
1. 篝火晚会分享
时间:晚间篝火晚会后,结合烤全羊、蒙古族歌舞表演等环节。
形式:围坐篝火,以“草原故事会”为主题,每人分享当天最难忘的体验或团队协作感悟。可结合“击鼓传花”等小游戏随机选择分享者,增加趣味性。
亮点:利用篝火的自然氛围降低拘束感,结合蒙古族文化元素(如献哈达仪式)增强仪式感。
2. 拓展活动后即时复盘
时间:在草原徒步、越野车穿越或团队协作游戏(如“移形换位”“荆棘取水”)结束后。
形式:分组讨论+代表发言,聚焦“团队协作中的关键决策”或“个人突破点”,结合教练引导的开放式提问(如“活动中哪一刻让你感受到团队力量?”)。
工具:使用白板或便签纸记录关键词,形成可视化成果。
3. 晨间/黄昏静思会
时间:次日早晨或日落前,选择云中草原、百里天路等开阔场地。
形式:以“自然冥想”开场,引导成员在静谧环境中反思个人成长与团队关系,随后进行2人配对深度对话,最后汇总至小组分享。
二、分享内容设计
1. 主题聚焦
任务型分享:针对定向越野、卡丁车比赛等活动,复盘分工策略与执行漏洞。
情感型分享:结合骑马、星空露营等体验,探讨“个人舒适区突破”或“团队信任建立”。
2. 结构化引导
采用“3E模型”(Experience体验-Emotion情绪-Enlightenment启示)框架,避免泛泛而谈。
示例问题:
活动中哪个瞬间让你重新认识了某位同事?
如果重来一次,你会如何优化团队决策流程?
三、增强参与度的创新形式
1. “草原信箱”匿名互动
在蒙古包或帐篷营地设置实体信箱,鼓励成员匿名写下对团队的建议或感谢,次日晨会抽取并讨论。
2. 视觉化共创
用自然材料(如树枝、石块)拼贴“团队愿景图”,每组完成后解读其象征意义。
3. 文化沉浸式分享
结合那达慕大会传统,设计“三艺(骑马、射箭、摔跤)挑战”后的勇士故事会,以蒙古族祝酒歌串联分享环节。
四、注意事项
1. 环境适配:避开大风或雨天,备用方案可改为蒙古包内的“围炉夜话”。
2. 时间控制:单次分享不超过30分钟,避免疲劳感。
3. 记录反馈:通过摄影、手账或短视频记录精彩瞬间,活动后整理成册作为团队纪念。
通过以上设计,团队分享既能深度结合坝上草原的自然与文化特色,又能通过结构化引导提升交流质量,最终实现团队凝聚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双重提升。
猜你喜欢:企业家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