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前期策划与风险评估
1. 合规场地选择
优先选择资质齐全、设施完善的场地,如景区、专业团建基地或公园。避免存在明显安全隐患的区域(如未开发山区或危险水域)。
针对活动类型匹配安全设施:高空项目需检查安全带、锁扣等装备合规性;水上活动需配备救生衣并确认水质与救生员配置。
2. 活动内容安全评估
根据员工身体素质设计活动强度,避免高风险项目(如大坝速降)或需专业指导的活动(如攀岩、帆船)未配备教练。
参考北京疫情防控政策,如限流75%、查验健康码与核酸证明(根据最新政策调整)。
3. 制定安全规范与协议
明确参与者行为准则:禁止擅自离队、攀爬未开放区域,强制穿戴安全装备。
签订安全责任书,告知活动风险及应对措施。
二、现场安全管理
1. 人员分工与培训
配备专业引导员、安全员及急救人员,明确职责分工。例如,高空项目需主副保护员协同操作,严格执行“法式五步保护法”。
提前培训员工基础急救知识(如心肺复苏、止血)及应急疏散流程。
2. 动态风险监控
实时检查场地设施(如绳索磨损、场地湿滑),关注天气预警(如暴雨、高温)并及时调整活动。
控制活动节奏,避免疲劳或过度竞争导致意外。
3. 防疫与健康管理
执行北京防疫要求:提供口罩、消毒用品,控制团队规模,避免室内聚集。
提前排查参与者健康状况,禁止有基础疾病或近期高风险旅居史人员参加。
三、应急预案与救援保障
1. 制定多场景应急方案
包括医疗急救(中暑、扭伤)、设备故障、自然灾害等预案,明确逃生路线与联络机制。
与附近医疗机构建立绿色通道,确保30分钟内可获专业救援。
2. 物资与医疗保障
配备急救箱(含止血带、冰袋、常用药品)、AED除颤仪等设备。
针对高风险活动预置专业救援工具(如担架、水上救生艇)。
四、后期反馈与改进
1. 安全复盘与优化
通过问卷调查或座谈会收集员工反馈,分析活动中的安全隐患。
建立安全事故案例库,用于后续培训与流程优化。
2. 持续合规性检查
定期更新场地资质审核清单,关注北京市文旅局、卫健委发布的最新政策。
五、特殊活动类型注意事项
高空/水上项目:强制穿戴安全装备,教练与保护员全程监控。
冬季活动(如滑雪):选择正规雪场,确认防疫与雪道安全措施,避免夜间活动。
大型户外活动(如骑行):规划封闭路线,设置补给点与跟队保障车。
通过以上措施,可系统降低风险,确保活动在安全框架内达到团队建设目标。建议结合具体活动类型参考北京市相关案例(如网页1的场地推荐及网页17的应急指南),并动态调整以适应政策与环境变化。
猜你喜欢:户外团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