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资讯

如何让内训师在培训中激发学员的情感潜能?

发布时间2025-04-01 09:20

要让内训师在培训中有效激发学员的情感潜能,需结合教学设计、互动技巧和情感引导策略。以下是综合多维度实践经验的系统方法:

一、课程设计:以情感为驱动的目标与内容

1. 明确情感目标

在培训设计中,除了知识目标外,需设定情感目标,例如“提升学员的团队归属感”或“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通过平衡轮工具分析学员现状与期望的情感状态,设计对应的课程模块,如案例研讨中融入情感共鸣点。

2. 运用全脑开发与多感官刺激

采用“四元教学法”,结合逻辑(左脑)与创意(右脑)活动。例如:在技能培训中穿插隐喻故事(如《fish & cow》),或通过视觉卡片、肢体语言(VAK技术)调动学员的视觉、听觉和动觉,帮助其进入潜意识状态。

3. 设计心流体验

根据心流模型,通过挑战与技能平衡的活动(如情景模拟或限时任务),让学员专注于当下,激发内在愉悦感。例如:角色扮演中设置逐步升级的难度,辅以即时反馈。

二、互动方法:建立情感联结与参与感

1. 教练式对话与倾听

运用3F聆听技术(专注事实、感受和意图)与学员建立信任。例如:在小组讨论中,引导学员分享“工作中最挫败的经历”,并通过SAIDE点评流程帮助其重构积极视角。

2. 情感表达与艺术化载体

通过非语言方式(如绘画、音乐或肢体演绎)引导学员表达情绪。例如:用视觉化板书记录学员的集体智慧,或通过“情绪卡片”游戏让学员匿名分享压力源,再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3. 激发积极情绪与团队共鸣

设计感恩环节或成功案例分享。例如:让学员分组讲述“团队合作的高光时刻”,并提炼其中的情感要素(如责任感、成就感),通过肢体操或集体口号强化积极体验。

三、环境营造:支持性的场域与反馈机制

1. 创设安全与包容的学习氛围

通过“中心状态”训练,在课程开场时引导学员调整情绪能量。例如:用冥想或呼吸练习帮助学员放下防御心理,再通过“寻找new Buddy”破冰活动建立同伴支持系统。

2. 动态评估与情感反馈

采用“教学刺激度心电图”监测学员参与度,及时调整活动节奏。课后通过匿名问卷收集学员的情感体验反馈(如“课程中最触动你的瞬间”),并结合KOLB学习风格测评优化后续设计。

3. 文化融合与持续激励

将企业价值观融入情感教育,例如在案例中穿插企业文化故事。建立训后“SEA支持系统”(鼓励、问责、执行),通过线上社群分享学习心得,营造持续的情感联结。

四、内训师自身能力提升

  • 情绪感染力训练:通过模拟授课练习情感表达技巧,如语调变化、肢体语言与面部表情管理。
  • 教练工具应用:掌握平衡轮、登山模型等工具,帮助学员将情感需求转化为行动目标。
  • 自我觉察与反思:定期通过“情感日记”记录授课中的情绪反应,结合学员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 激发情感潜能的核心在于将理性学习与感性体验融合。通过目标设计、互动创新、环境营造及内训师自身的情感领导力,可帮助学员突破表层认知,实现从“知道”到“感受到”的转化,最终推动行为改变与绩效提升。

    猜你喜欢:企业内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