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课程环境与场景设计
拓展训练:以户外自然环境或人工设计的挑战性场景为主,如高空断桥、野外定向、攀岩等,强调通过物理环境的沉浸式体验激发潜能。例如,高空项目需学员克服心理障碍,低空项目则侧重团队协作(如“信任背摔”)。
传统培训:通常在室内进行(如会议室、教室),采用讲座、案例分析或沙盘模拟等形式,依赖知识传授而非实际体验。
2. 课程结构与互动模式
拓展训练:采用“体验-分享-整合-应用”的循环模式。学员通过完成具体任务(如“生死电网”)获得直接经验,再通过团队讨论和反思提炼价值。例如,信任背摔后学员需分享感受,分析信任建立的过程。
传统培训:以单向知识传递为主,流程通常为“讲解-练习-考核”,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学员参与度较低。例如,企业内训可能通过案例分析学习管理技巧,但较少涉及实践互动。
3. 参与方式与角色定位
拓展训练:学员是活动的主体,需全身心投入并主动解决问题。教练更多扮演引导者角色,仅提供安全指导和反思方向,而非直接传授答案。例如,在“盲人方阵”项目中,学员需自行沟通协作完成任务。
传统培训:学员以被动接受为主,讲师是知识权威,通过标准化课程内容传授技能或理论。
4. 课程目标与评估方式
拓展训练:侧重态度、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效果评估通过团队任务完成度及个人行为观察进行,如“毕业墙”项目考察团队凝聚力。
传统培训:聚焦知识积累和技能提升(如销售技巧、管理理论),评估多采用考试或问卷调查,量化学习成果。
5. 时间安排与灵活性
拓展训练:课程时间灵活,短则半天(如破冰活动),长则数周(如野外生存训练),可根据团队需求定制项目组合。例如,军事拓展可能设计对抗性任务以激发竞争意识。
传统培训:时间相对固定,通常以半天或全天为单位安排课程,内容标准化程度高,灵活性较低。
拓展训练通过体验式学习将学员置于动态挑战中,强调“做中学”和团队协作,而传统培训更注重知识体系的系统构建。两者的核心差异在于:前者通过环境与任务的复杂性促进行为改变,后者通过知识输入提升认知能力。
猜你喜欢:北京活动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