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01 09:20
活动公司在北京举办大型活动时,为确保食品安全,需从供应链管理、现场操作规范、风险防控等多方面采取综合措施。以下是基于北京市相关政策及行业实践的关键保障要点:
1. 严格供应商审核
选择具备资质、生产流程合规的食品供应商,优先与认证的保障单位(如首农食品集团)合作,确保食材来源可追溯。重大活动常要求供应商设立“食品总仓”,统一采购、检测、配送,实现全程闭环管理。
2. 冷链物流与仓储管理
对需冷链运输的食品,使用专用车辆并实时监控温湿度,确保运输过程中无污染。仓储需分区管理,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1. 场地设计与分区管理
2. 加工过程控制
1.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
所有工作人员须持有效健康证明,每日晨检记录健康状况,禁止患病人员接触食品。
2. 专业化培训
活动前组织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涵盖食品处理规范、应急流程等。例如,石景山区市场监管局在WTT赛事前开展全链条操作演练,提升人员实操能力。
1. 食材留样与检测
每批次食品需按标准留样(至少200克,保存48小时),并配合监管部门进行抽检。北京市市场监管局2025年招标项目明确要求对冷荤凉菜、自采食材等重点监测。
2. 应急预案与演练
制定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处置流程,包括封存可疑食品、配合采样检测、启动召回机制等。延庆区市场监管局在冰雪赛事中成立应急队伍,24小时值守确保快速响应。
1. 协作与备案
活动公司需提前向市场监管部门报备,配合现场检查。例如,延庆区市场监管局在赛事前介入指导,消除隐患。
2. 数字化管理工具
采用智慧系统实时监控供应链和加工环节,如五环顺通公司的“首农冷链商品身份证制”,实现全程可追溯。
北京地区重大活动的食品安全保障需遵循“预防为主、分级负责”的原则,结合规范与企业自主管理,形成从源头到终端的全链条闭环。活动公司需重点落实供应商筛选、现场操作合规、人员培训及应急机制,并积极利用技术手段提升管理效率。
猜你喜欢:新员工素质拓展培训
更多厂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