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资讯

蓝玛团建活动对参与者有无安全承诺?

发布时间2025-04-01 09:20

近年来,企业团建活动逐渐成为提升团队凝聚力的重要方式,而参与者的安全保障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行业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服务机构,蓝玛团建活动对安全承诺的落实程度直接影响其专业性与企业责任形象。本文将从制度设计、执行措施、免责边界等角度,结合公开资料与行业实践,深入剖析其安全承诺的实质与边界。

一、制度设计:风险告知与责任划分

蓝玛团建在《团建活动安全告知及免责声明》中明确提出“自愿参与、风险自担”原则,要求参与者在报名时确认自身健康状况,并详细列举了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运动损伤等九大类风险场景。该制度通过长达2000余字的文本,从活动前健康自查到财务保管责任,构建起完整的风险告知体系。例如第四条第(7)项特别强调偏远地区医疗资源缺失的风险,要求参与者自主承担应急责任。

然而这种制度设计存在双重属性:一方面通过条款细化展现专业态度,另一方面通过免责声明转移法律风险。北京某律师事务所分析指出,此类文本符合《民法典》第1176条“自甘风险”原则,但需确保告知义务的充分履行。对比行业标准,蓝玛的制度框架虽完整,但健康筛查仅依赖参与者自我声明,缺乏专业体检环节,可能影响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二、执行措施:从预案到救治的闭环

在具体执行层面,蓝玛团建建立了三级安全保障体系。活动前要求配备急救箱、冰袋等11类基础物资,并针对不同项目进行专项准备,如水上活动强制穿戴救生设备,高空项目设置双保险装置。以2021年某互联网公司雁栖湖拓展为例,现场配置了2名持证急救员,并提前与怀柔区医院建立绿色通道。

活动中的安全管理则呈现动态化特征。其2025年更新的《医疗急救工作手册》规定,每20名参与者需配备1名安全观察员,通过可穿戴设备监测心率等指标。值得关注的是,在沙漠团建等高风险项目中,企业创新采用北斗定位系统,实现500米范围内的精准定位。不过有参与者反馈,部分基层领队对AED设备操作不熟练,暴露出培训体系的薄弱环节。

三、免责边界:法律与的平衡

从法律文本分析,蓝玛的免责声明覆盖了人身伤害、财物损失、治安事件等四大类场景,明确规定“非工作时间活动损伤由个人担责”。这种约定符合《劳动合同法》对业余活动责任划分的基本要求,但北京海淀法院2024年某判决显示,若企业存在活动强度设计不当等过错,仍需承担补充责任。

在层面,企业通过安全提示清单体现人文关怀。其《行前指南》包含9项具体建议,从防滑垫使用到食品卫生,甚至细化到“勿投喂景区动物”的提醒。对比国际标准,美国团队建设协会(ATBI)建议将安全培训时长从现行的1小时延长至3小时,而蓝玛目前仅达到基础水平。

四、改进方向:从合规到卓越的跨越

现有体系存在三个提升空间:首先是健康筛查机制,可借鉴澳大利亚AS/NZS 4488标准,引入基础体能测试;其次是保险配套,目前仅建议参与者自行购买商业保险,可探索与保险公司合作定制团体险;最后是数字化管理,2024年深圳某企业已实现AI风险预警系统,实时分析参与者生理数据。

未来研究可重点关注两个方向:一是心理安全对团队效能的影响机制,现有研究多聚焦生理安全;二是跨文化团队的安全感知差异,这对跨国企业团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建议行业建立统一的安全评级体系,推动服务标准化进程。

蓝玛团建通过制度构建与措施落地,基本建立起符合行业规范的安全保障体系,但其免责条款的刚性表述与柔务之间存在张力。企业需在风险管控与体验优化间寻找平衡点,而参与者也应强化自主责任意识。只有构建多方协同的安全生态,才能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团建价值。未来可深化安全培训课程开发,并探索区块链技术在责任追溯中的应用,推动行业进入安全治理新阶段。

猜你喜欢:北京冬季团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