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01 09:20
以下是一些适合亲子共同参与的趣味科学小实验推荐,结合趣味性、安全性及科学教育意义,材料多为家庭常见物品:
材料:透明玻璃杯、小杯子、剃须泡沫、食用色素、滴管、水
步骤:
1. 稀释色素后倒入玻璃杯,顶部覆盖剃须泡沫“云朵”。
2. 用滴管将色素滴在泡沫上,观察“彩虹雨”下落现象。
原理:密度差异与色素扩散(剃须泡沫密度低浮于水面,色素密度高穿过泡沫下沉)。
材料:两本页数相近的书
步骤:
将书页逐页交叉叠放后尝试拉开,发现难以分离。
原理:摩擦力叠加(书页间的摩擦力总和远大于拉力)。
材料:小苏打、白醋、塑料瓶、托盘、食用色素(可选)
步骤:
1. 瓶中放入小苏打和色素,倒入白醋后观察泡沫喷发。
原理:酸碱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形成“喷发”效果。
材料:吸管包装纸(或纸巾)、水、滴管
步骤:
1. 将吸管纸揉成条状,滴加水后观察纸“毛毛虫”伸展。
原理:纸张纤维吸水膨胀,表面张力推动形态变化。
材料:一次性杯、水、、曲别针
步骤:
1. 直接放入水会下沉;用曲别针工具托住后再放,浮起。
原理:表面张力的平衡(工具减少对水面的扰动)。
材料:米汤、白纸、碘酒
步骤:
1. 用米汤写字,晾干后涂碘酒显蓝色字迹。
原理:淀粉遇碘变蓝的显色反应。
材料:洗洁精、水、甘油(可选)、吸管
步骤:
混合洗洁精与水(比例1:3),加入甘油增强稳定性,吹出泡泡。
原理:表面张力与分子结构(洗洁精降低水的表面张力)。
材料:气球、碎纸屑
步骤:
1. 气球摩擦头发后靠近纸屑,观察吸附现象。
原理:静电产生正负电荷吸引。
材料:纸巾、彩笔、水、盘子
步骤:
1. 在纸巾画图案,折叠后浸水,观察颜色扩散形成新图案。
原理:纸巾纤维的毛细作用带动色素扩散。
材料:气球、塑料瓶、吸管、车轮(可用瓶盖)
步骤:
1. 组装小车后吹胀气球,释放气体推动小车前进。
原理:反作用力与能量转化(牛顿第三定律)。
这些实验不仅能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还能通过亲子互动增进情感交流。更多实验可参考相关科普资源。
猜你喜欢:亲子团建
更多厂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