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01 14:55
以下是近年来北京高校在校考专业中推出的创新案例,涵盖考试形式、内容设计及技术应用等多个维度,体现了艺术类招生改革的趋势与特色:
1. 创意型校考题目
中央美院校考近年来注重打破传统绘画模式,通过开放性命题激发考生创造力。例如:
2. 科技与艺术结合的教学创新
中央美院学生在创新大赛中推出多个技术赋能的艺术项目,如:
通过构建戏曲知识图谱和垂直领域大模型,开发智能教学工具,辅助学生进行戏曲学习与创作。例如,利用AI生成个性化唱腔训练方案,或通过虚拟场景模拟舞台表演,推动戏曲教育数字化转型。
部分专业采用“线上录制+线下评分”模式,如表演类专业考生需提交视频作品,评委根据统一标准进行集中评审,减少人为干扰,提高公平性。
声音学院允许考生兼报2个专业方向,鼓励跨领域技能展示;戏剧影视导演专业考试中增设即兴创作环节,考察综合叙事能力。
结合大数据与AI技术,为学生生成职业发展知识图谱,精准推送岗位信息,并模拟面试场景。例如,根据学生数智档案推荐职业方向,优化就业匹配度。
依托科大讯飞等大模型,整合1.6亿企业数据,打造《企业战略管理》等AIGC课程。学生通过虚拟商业场景进行案例分析与决策模拟,提升实践能力。
利用国产信创平台开发智能搜索与数据展示工具,师生可通过自然语言查询教务信息,并实时生成可视化报表,优化校园管理效率。
北京高校的校考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内容革新:从传统技法考核转向综合素养与创意表达(如中央美院开放性命题)。
2. 技术赋能:AI、虚拟现实等技术深度融入考试与教学(如中国戏曲学院的知识图谱、北工大AI就业助手)。
3. 模式转型:线上线下混合考试与“考评分离”机制普及,提升公平性与效率。
这些案例为艺术类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也呼应了国家关于“新质生产力”与“两创”文化战略的号召。
猜你喜欢:清华美院
更多厂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