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中国传媒大学录音艺术专业
中国传媒大学的录音艺术专业分为录音工程方向和音响导演方向,考试分为初试、复试、三试三个阶段:
1. 初试(线上)
文化素养基础测试:涵盖文学、历史、哲学三科,总分100分。
文学(50分):考查中国文学史代表作家作品及分析能力,参考书目如《中国古代文学通识读本》。
历史(30分):侧重中国古代历史核心素养,参考《中国历史通识读本》。
哲学(20分):考查中国古代哲学流派及思想,参考《中国哲学史通识读本》。
2. 复试(线上)
实时考试:录音工程和音响导演方向需通过双机位完成考试,具体内容包括:
技术理论测试:涉及声学、电子电路等基础知识(参考网页64中提到的“声学专业基础知识”和“视听语言技术分析”)。
实践能力测试:可能包括声音设计分析、录音设备操作模拟等(如网页64提到的“电影声音设计与制作”相关内容)。
考试时间:录音工程方向为1月24日,音响导演方向为1月25日。
3. 三试(线下)
文化素养复测:复核初试文化科目内容。
专业能力测试:
作品分析:针对影视片段的声音设计进行评述(如网页64提到的“视听语言试题库”)。
面试:考查对录音技术的理解、创作思路及综合素质(如网页56提到的“对声音的敏感性和技术运用能力”)。
二、北京电影学院录音艺术专业
北京电影学院的录音艺术专业更注重音乐基础和声音创作能力,考试内容包含:
1. 初试
音乐基础测试:音程关系、音高辨别、听写等(参考网页56提到的“对音乐考试的要求”,如音程、听写、视唱)。
技术理论笔试:涉及声学、电子技术等基础知识(如网页64提到的“声学文艺常识”和“电影录音简述”)。
2. 复试
声音创作与分析:
根据给定素材设计声音方案,或分析影视片段的声音结构(如网页56提到的“声音设计师需精通技术并具备艺术表现力”)。
面试:
考查声音敏感度、技术设备理解及创作潜力(如网页56提到的“对声音的创造性运用能力”)。
3. 附加要求
无色盲色弱(网页22提到摄影、录音专业对视力要求)。
三、其他注意事项
1. 绿色通道政策:中国传媒大学允许在相关赛事中获奖或提交优秀作品的考生免复试,直接进入三试。
2. 考试设备:线上考试需使用智能手机,实时考试需双机位(主机+辅机)。
3. 录取要求:两校均要求考生通过省级统考(如音乐类或录音类统考),且文化课成绩达到规定分数线。
总结
中传:侧重技术理论与创作能力结合,分阶段考核文化素养、技术知识和实践能力。
北电:更强调音乐基础与声音设计创新,考试内容兼顾理论笔试和创作分析。
建议考生根据目标院校的侧重点,针对性准备声学知识、音乐基础、作品分析及技术实操能力,并关注校方发布的考试细则。
猜你喜欢:集训画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