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校考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文学理论考试内容主要涵盖文学基础知识、核心理论概念及实际应用分析,结合多所高校的考试要求和真题,可总结如下:
一、文学基础知识与理论
1. 文学史与经典作品
考察中外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作品及流派,例如《静静的顿河》的作者肖洛霍夫、鲁迅的文学贡献等。
涉及文学术语和概念,如“艺术虚构与生活现实的关系”“文学流派(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
参考书目包括《中国古代文学通识读本》(葛晓音)、《中国现代文学通识读本》(温儒敏)等。
2. 文学理论核心内容
包括文学的本质、创作方法、批评理论等,如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中的文学活动论、作品构成论等。
戏剧影视文学相关理论,如剧本结构(三幕剧、冲突理论)、人物塑造技巧(如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
二、影视与文学结合的理论分析
1. 剧本创作与改编理论
考察影视剧作与文学原著的关系,例如《活着》《秋菊打官司》等作品的改编分析。
要求掌握电影叙事特点,如蒙太奇手法、视听语言与文学叙事的差异。
2. 影评写作与文学批评
复试常要求根据指定影片撰写影评,需从编剧角度分析剧本的选材、主题、情节设计等。
结合理论书籍如《荣誉》《认识电影》中的分析方法,强调逻辑论证而非复述剧情。
三、考试形式与题型
1. 初试题型
选择题:涵盖文学常识、作家作品、术语解释,例如“古希腊‘医学之父’是谁”(答案:希波克拉底)。
简答题:如论述“商业片的特性”“文学与影视的关系”等。
2. 复试内容
影评写作:结合影片分析剧本结构、主题表达等,需体现理论深度。
面试问答:可能涉及对文学理论的理解,如“如何评价某一文学流派的影响”“文学与戏剧的异同”等。
四、备考建议
拓展阅读:重点阅读《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艺术概论》(王宏建)等理论教材,并结合《中国电影艺术史教程》等影视类书籍。
真题训练:多刷历年校考真题(如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熟悉题型和出题规律。
关注热点:影视改编趋势、文学与新媒体融合等前沿话题可能成为论述题考点。
五、院校差异
中国传媒大学:初试文化素养测试侧重文学、历史、哲学综合素养。
北京电影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复试注重剧本创作与影评分析,强调叙事能力和理论应用。
北京师范大学:考试涵盖戏剧经典理论(如亚里士多德《诗学》)、中外戏剧史及案例分析。
建议考生根据目标院校的考试大纲和参考书目,系统梳理文学理论框架,并结合影视创作实践进行针对性准备。
猜你喜欢:美术集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