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北京语言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 北京医院老年医学科
合作内容:双方共建实习培训基地,重点开展老年人认知功能衰退的临床研究,结合虚拟现实(VR)技术分析手-脑协同精细运动特征,探索认知衰退的预测指标。
实践意义:学生通过参与多维度评估(如认知功能、躯体功能、情绪筛查等)和VR技术应用,掌握临床数据采集与分析技能,提升科研能力。
2. 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 × 广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
合作内容:设立校外实习基地,重点围绕竞技体育科研保障、运动员心理训练及健康管理等领域开展合作。
实践意义:该基地为北京体育大学学生提供参与国家队运动员科研保障的实践机会,深化心理学理论与体育科学研究的结合。
3. 北京体育大学校内实践平台
培养方案中的实践环节:
专业实习:学生需完成4学分的专业实习,方向包括“心理咨询与服务”“科学研究”或“运动健康”,涉及竞技运动、大众健身等领域的心理学应用。
运动专项实践:通过俱乐部训练(如足球、篮球等)结合心理学研究,部分学生需达到三级运动员水平或参与运动心理干预项目。
科研创新:鼓励学生参与国家级实验室项目(如教育部运动与体质健康重点实验室),研究运动心理与健康促进的交叉领域。
其他相关信息
首都体育学院:虽未明确提及心理学类实践基地,但其“体医工融合高精尖创新中心”和“科学训练与主动健康研究中心”涉及运动心理与健康研究,可能为学生提供间接实践机会。
以上为北京高校中与体育心理学直接相关的校内外实践基地及平台。如需了解具体申请流程或合作详情,可进一步查阅相关院校官网或联系招生部门。
猜你喜欢:清美画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