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基本面试形式
1. 结构化面试
考生需按预设题目回答,考察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和综合素质。例如北京大学艺术硕士面试中包含个人陈述(3-5分钟)、抽题回答和自由问答。
部分专业(如新闻传播类)要求考生结合时事热点或社会问题进行分析。
2. 无领导小组讨论
考生分组讨论特定话题,面试官观察团队协作、沟通和领导能力。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常采用此形式。
3. 情景模拟与即兴创作
艺术类院校常见形式,如北京电影学院要求考生即兴表演或根据命题完成创作,影视类专业可能涉及角色扮演、新闻播报等。
4. 作品展示与专业问答
美术、设计类专业需携带初试/复试作品原件(如素描、命题创作等),面试时展示并解释创作思路。例如摄影专业需提交作品集,动画专业需展示手稿。
二、具体要求
1. 材料准备
必须携带证件:有效身份证件、校考准考证、考生信息表。
艺术类专业需展示作品原件,若通过“绿色通道”或“小白杨奖”等选拔,还需提交获奖作品或证书。
2. 着装与仪表
要求整洁大方,符合学生身份,避免夸张服饰或妆容。例如北京电影学院明确禁止考生面试时透露姓名、考号等个人信息。
3. 时间管理
严格按时签到,迟到15分钟以上(如文化素养复测)可能禁止入场。
个人陈述通常限时1-2分钟,需提前准备并反复演练。
4. 语言与行为规范
使用礼貌用语,回答简洁清晰,避免答非所问。
小组讨论中需平衡发言与倾听,展现团队意识。
5. 外语能力测试
部分高校(如北京大学)在面试中设置英语问答环节,考察基本听说能力。
三、特殊要求
即兴题目:如清华大学的情景模拟测试,考生需快速反应并解决问题。
心理素质测评:个别高校(如北京市公务员面试)通过线上心理测试辅助评估。
诚信承诺:需提前签署《诚信复试承诺书》,违规行为将记入诚信档案。
四、备考建议
关注招生简章:不同院校专业差异大,需针对性准备(如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近年调整了科目顺序)。
模拟训练:通过模拟面试适应压力,熟悉流程。
作品整理:艺术类考生应提前整理作品集,确保与初试材料一致,避免因不符要求被取消资格。
如需了解具体院校的面试安排,可参考各校官方公告(如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
猜你喜欢:清美集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