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笔试与面试组合
这是艺术类校考中最常见的组合方式,尤其适用于表演、音乐、播音等专业:
1. 笔试模块:通常考查理论或创作能力,例如:
音乐类:音乐基础测试(乐理、练耳)、视唱新谱、合唱作品伴奏笔试(如北京城市学院音乐表演专业)。
编导类:编写故事、影视作品分析、文学常识等(如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笔试)。
美术类:素描、色彩、速写等科目(如北京印刷学院初试和复试中的命题创作)。
2. 面试模块:侧重实践与表现能力,例如:
表演类:朗诵、声乐、形体、命题小品(初试与复试分阶段考核)。
播音主持类:自备稿件朗诵、即兴评述、现场应答(中国传媒大学复试中的非实时考试)。
音乐类:声乐演唱、钢琴演奏、视唱等现场考核(如音乐教育专业要求背谱演奏和演唱)。
二、分阶段模块化考核
部分专业通过初试、复试多阶段筛选考生,每阶段组合不同题型:
1. 初试:通常为基本技能筛选,例如: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初试包含形象素质、语言表达模块,复试加入才艺展示和体检。
表演(模特表演):初试为便装展示与自我介绍,复试包括泳装展示和才艺。
2. 复试:深化专业能力考核,例如:
舞蹈表演(体育舞蹈):复试增加即兴创作、自选组合和模仿能力测试。
影视摄影与制作:复试结合影像逻辑思维、视听语言等综合能力面试。
三、理论与实践结合
部分专业在单一考试模块内融合理论与实践:
1. 美术设计类:
命题创作:根据文字或图片素材完成场景与人物结合的创意作品(如北京印刷学院复试要求)。
色彩创作:结合静物图片和文字描述进行色彩表达,强调技法与创意的平衡。
2. 音乐教育类:
乐理笔试与视唱面试结合:笔试考查音乐基础知识,面试测试视唱与即兴表现(如音乐教育模块)。
四、线上考试组合
近年来部分院校采用线上考评分离或实时/非实时考试方式:
1. 非实时考试: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录制并提交考试视频,如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的自备稿件朗诵与即兴评述。
2. 实时考试:通过在线系统完成即时互动考核,如表演专业的命题即兴表演或问答。
五、专项与综合能力结合
部分专业在模块中划分专项技能与综合素养考核:
1. 音乐表演(合唱指挥):
专项技能:钢琴演奏(练习曲与复调作品)。
综合能力:合唱作品伴奏与视唱(需兼顾协调性和音乐表现力)。
2. 广播电视编导:
专项:影视作品分析(笔试)。
综合:文艺常识与编导逻辑思维(面试)。
北京校考的题型组合具有专业适配性和层次筛选性特点,考生需根据目标专业的具体要求,针对性强化不同模块的能力。例如:
美术类:注重分阶段技法与创意结合(初试素描+复试命题创作)。
音乐类:强调理论笔试与现场演奏/演唱的平衡。
表演类:分阶段考核基础形象、语言能力与即兴创作。
考生应参考各校考院校发布的考试大纲(如北京印刷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结合历年真题(如北京校考语文注重现代文阅读与写作),系统规划备考策略。
猜你喜欢:北京画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