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02 02:02
在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多所高校的毕业生通过校考选拔或专项计划参与基层服务,以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推动乡村发展。以下是几类具有代表性的北京校考毕业生及其贡献:
国家开放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通过乡村振兴学院(重点帮扶县)定向培养乡村人才。其本科和专科专业(如农村区域发展、现代农业经济管理、学前教育等)的毕业生,依托“互联网+教育”模式,在线完成学业后深入乡村基层,参与农村经济管理、教育支持和基层治理。
北京市自2019年起启动乡村振兴协理员招聘计划,面向北京生源应届毕业生。通过校考选拔的协理员需驻村服务5年,承担党建、产业规划、生态建设等任务。
该校师生通过“美丽乡村在行动”项目,为江西上犹县设计地标性建筑(如文化中心、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并开展美育支教和IP设计,提升乡村文化吸引力。
青年教师孟超驻村北京市平谷区南山村,带领学生设计乡村景观(如丰收墙、交互灯光装置),举办“南山艺术季”,吸引游客并带动农产品销售,村民收入增长300%。
该校园林学院研究生团队深入山西长治多个村庄,结合专业特长规划农耕文化旅游路线、改造乡村景观(如潞麻工艺创新、生态循环农业)。
如“小毛驴市民农园”由中国人民大学共建,毕业生通过CSA(社区支持农业)模式推广有机种植和生态循环农业,组织市民参与农耕体验,促进城乡资源互动。
这些毕业生通过校考或专项计划进入乡村振兴一线,以教育、艺术、农业技术、基层治理等多元路径推动乡村发展。其贡献不仅体现在经济增收(如民宿、农产品销售),还激活了乡村文化内生动力,促进城乡融合与可持续发展。北京市通过政策支持(如协理员定向招聘、高校产学研合作)和资源整合,形成“高校育人—基层实践—成果转化”的全链条乡村振兴模式。
猜你喜欢:美术集训
更多厂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