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专业校考以“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为核心理念,注重考查考生的空间感知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设计创新能力。以下是该专业校考内容的详细解析,综合历年考题及最新考试要求整理而成:
一、考试科目与形式
建筑学专业校考分为造型基础和设计基础两科,均为笔试,考试时长各3小时。近年来考试形式逐渐调整为线上初试+现场复试结合的模式:
1. 线上考试(初试):通过提交作品或限时创作完成初步筛选,重点考查基础绘画能力和创意表达。
2. 现场考试(复试):通过具体命题深化考查设计思维与综合应用能力。
二、考试内容详解
1. 造型基础
考查重点:空间场景构建、色彩运用能力、画面氛围表达。
典型考题示例:
2019年《我的小康之家》:以色彩表现家庭生活场景,要求室内物品不少于10件,人物和宠物各1个,主色调需符合国际12色环90度相邻色范围。
2023年《静物非静物》:打破传统静物写生模式,要求通过经典艺术形式重构静物,强调主观想象与创意融合。
工具要求:黑色铅笔、炭笔、水粉/水彩、橡皮,禁用油画颜料。
2. 设计基础
考查重点:抽象提炼能力、空间构成逻辑、设计理论应用。
典型考题示例:
2019年《诗画森林–向包豪斯致敬》:从文字描述中提取4种森林场景,用线条白描表现抽象韵律空间,并配以关键词说明。
2023年《诗意的建构》:基于传统建筑构建逻辑(如榫卯、穿插等手法),设计立体空间构成,强调自然建造与人文互动。
工具要求:仅限黑色铅笔、炭笔、橡皮,禁用辅助模板。
三、评分标准与备考建议
1. 评分维度:
造型基础:色彩协调性、场景细节丰富度、主题契合度。
设计基础:抽象表达的独创性、空间逻辑的清晰度、文字说明的精准性。
2. 备考策略:
强化基础训练:注重素描、速写和色彩的基本功,尤其关注复杂场景的构图能力。
提升理论素养:熟悉包豪斯设计理念、建筑史及经典作品(如《外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史》等)。
模拟命题创作:通过历年考题练习抽象提炼能力,例如从自然元素中提取几何形态并组织空间。
四、近年考试趋势
1. 开放性增强:题目强调“诗意的建构”“非静物”等开放性解读,鼓励考生突破程式化思维。
2. 技术融合:注重传统技法与现代设计理论的结合,如将生态理念融入空间设计。
3. 工具限制明确:严格限定使用材料,要求考生在有限工具下展现创造力。
五、录取与文化课要求
录取原则:校考成绩合格后,按文化课成绩与校考成绩综合排名择优录取。2024年起,文化课需达到所在省份普通类本科批次线。
破格政策:部分年份对专业成绩优异但文化课略低的考生开放破格录取通道。
通过以上分析,考生需在扎实绘画基础上强化设计思维,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同时关注近年命题趋势,灵活应对开放性考题。建议参考央美官方发布的历年真题及推荐书目进行系统备考。
猜你喜欢:央美校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