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校考科目分类与专业方向
央美校考科目根据专业方向差异较大,主要分为以下类别(以2024-2025年为例):
1. 造型艺术类(中国画、造型艺术、实验与科技、文物保护与修复)
科目:命题创作(如2024年题目《我爱你》要求画面叙事性表达)。
考查重点:人物动态、画面完整度、情感表达与艺术感染力。
2. 设计类(艺术设计、艺术设计学、城市艺术设计)
科目:综合设计(如2024年题目《创造新需求》,需结合社会问题提出创新解决方案)。
考查重点:设计思维、社会观察力、视觉表达与文字说明能力。
3. 书法学
科目:书法创作(行书/草书+正书)。
考查重点:汉字结构、章法布局、传统书法功底与个性化表现。
4. 美术学(中外合作办学)
科目:
美术鉴赏:教案设计与群像作品分析(如2024年要求策划美术史群像专题课)。
综合素质考核:基于教案的10分钟课程讲述。
考查重点:艺术史知识整合、教学逻辑、版式设计与语言表达能力。
5. 建筑学
科目:素描、色彩、立体设计等(需通过现场考试)。
考查重点:空间理解、逻辑思维与创意转化能力。
二、历年考试形式演变与特点
1. 线上与现场考试结合
线上初试:自2024年起,多数专业(如造型、设计类)采用线上初试筛选,合格者进入现场复试。线上考试主要考察基础能力,如命题创作和快速设计。
现场复试:侧重专业深度,如素描写生、色彩表现等,要求考生在限定条件下展现综合素养。
2. 题目趋势分析
社会问题导向:如2024年设计类题目《创造新需求》,要求考生从环保、老龄化等社会痛点出发,提出创新方案,体现设计的社会责任感。
传统文化与当代结合:书法学考题常融合古诗文,如2024年要求用不同书体创作两首古诗,考查传统功底与现代审美平衡。
跨学科思维:实验艺术类题目(如2022年《疯狂台球桌》)结合科幻元素,强调艺术与科技的交叉探索。
3. 评分标准细化
基础能力权重高:造型类科目强调人物动态、比例准确性,设计类注重逻辑清晰度。
创意与思想深度:如2021年设计考题《画出你的大脑世界》,要求通过视觉语言表达个体对社会影响的“权重”思考,凸显创意思维的独特性。
三、备考建议
1. 夯实基础:强化素描、色彩、速写等基本功,尤其是人物动态与场景构图。
2. 关注社会热点:如可持续设计、老龄化等议题,积累案例并形成个人视角。
3. 研究真题规律:分析近年考题(如2024年《我爱你》的情感表达),总结央美偏好的叙事性与人文关怀。
4. 模拟考试训练:适应线上考试流程(如自备纸张、限时创作),避免技术失误。
如需更详细的历年考题解析或专业方向对比,可参考央美官网或权威画室发布的真题汇总。
猜你喜欢:北京画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