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资讯

清华美院团队合作在毕业设计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5-04-02 21:52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毕业设计中广泛应用团队合作模式,通过跨学科协作、校企联动及社会服务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以下是几个典型案例及合作模式的分析:

一、跨学科协作:整合多领域资源

1. 交通工具设计团队(Tsisen跑车项目)

2016届交通工具设计专业学生张展、马军飞团队联合汽车系、中国美院等成员,仅用58天完成1:1电动跑车Tsisen的设计与制造。团队覆盖外饰设计、车架搭建、钣金工艺等环节,突破传统设计仅关注图纸的局限,实践“设计主导工艺”理念。例如,汽车系学生负责底盘结构,美院团队优化内外饰工艺,最终实现3mm门缝线精度(国际顶尖水平)。

2. 非遗工艺与现代汽车融合(BMW 7系华彩辉耀典藏版)

清华美院工业设计系与宝马合作,由鲁晓波、张雷教授带领博士生团队,联合非遗传承人完成车身设计。例如,苏绣艺人姚兰参与座椅刺绣,霁蓝瓷匠人张斌打造车标,团队历时一年整合大漆工艺、螺钿镶嵌等传统技法,最终作品在工业设计系60周年庆典展出。

二、校企合作:产学研深度融合

1. 比亚迪合作项目

清华美院工业设计系与比亚迪联合开展方程豹、仰望等车型设计,团队通过实地调研与趋势分析,将设计成果融入品牌战略,展示校企合作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创新实践。

2. 服务设计与健康领域结合

赵超教授团队与医学院合作,开发“女性乳腺自助超声检查舱”等医疗产品设计,结合生物工程与用户体验,推动设计成果向实际医疗场景转化。

三、社会服务与国际化实践

1.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景观设计

杜异教授团队承担主会场周边景观规划,整合城市宣传、动画影像等专业,以“主题鲜明、庄重大气”为原则,完成全域景观工具包设计,体现设计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

2. 国际暑期项目与全球合作

2024年“设计未来·共同愿景”国际暑期项目中,清华美院联合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米兰理工大学等院校学生,围绕未来移动与生活等主题开展团队设计,促进跨文化创新交流。

四、创新创业导向的团队模式

1. “设计+”创新创业大赛

清华美院通过“青梅计划”鼓励学生团队结合市场需求,孵化项目如“生物友好型模块系统设计”“地震急救设备设计”等,推动设计成果产业化。例如,赵晓晓团队设计模块化雨水管理系统,提升城市生态多样性。

2. 毕业设计向创业延伸

Tsisen跑车团队在毕设展后获得清华校友基金支持,瞄准三四线城市年轻人需求,计划五年内实现量产,展现毕业设计向商业转化的潜力。

五、教学与课程中的团队培养机制

清华美院通过跨学科通识课程(如《创意设计》),引导艺术与工程学生协作,培养协同创新能力。赵超教授团队构建“理论-技能-方法”三级知识体系,支持学生从课堂到实践的团队协作能力提升。

清华美院的团队合作模式以“问题导向”为核心,通过跨学科资源整合、校企联合研发、社会服务实践等路径,培养学生在复杂项目中协同创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模式不仅推动设计成果落地,也为中国设计教育提供了“艺科融合”的范本。

猜你喜欢:美术集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