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02 23:14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简称“清华美院”)通过多样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系统性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思维,具体举措涵盖以下核心路径:
1. 全球创新设计研究生项目(GID)
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帝国理工学院等顶尖院校合作,构建跨学科与跨文化的课程体系,强调“设计+技术+商业”整合创新。学生需在中英两地完成学习,参与国际工作坊与产业项目,如与微软等企业合作解决全球性设计挑战,培养适应不同文化需求的创新领导者。
2. 全球设计未来网络(GDFN)
与米兰理工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共建平台,围绕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与未来学议题开展联合研究。例如,通过《设计未来导论》课程与未来素养实验室,将未来思维融入教学,培养学生应对气候变化、智慧城市等全球挑战的前瞻能力。
如2024年“设计未来·共同愿景”项目,吸引10国33名学生参与,围绕未来城市、健康、文化等主题开展团队合作。学生通过原型设计(如火星探测车、可持续城市系统)探索跨学科解决方案,并在结营路演中展示融合多元文化背景的创新成果。
定期举办主题工作坊(如可持续设计、数字艺术),联合包豪斯大学、东京艺术大学等院校,通过跨文化协作激发创意。例如,环保材料设计项目结合德国技术与东方美学,推动学生形成全球化设计视角。
1. 国际师资与讲座
引入克里斯托弗·柯万(沙特苏尔坦亲王大学)、李昇姬(筑波大学)等国际学者,举办前沿学术讲座。例如,柯万关于“集体智能”的演讲引导学生思考AI时代设计的全球共性。
2. 国际会议与展览
学生参与威尼斯双年展、米兰设计周等国际平台,展示中国设计的同时吸收全球经验。例如,马赛院长带队设计的冬奥会火炬台,通过国际展览传播中国文化创新。
与米兰理工大学等院校联合培养,学生需完成跨地域课程(如清华的基础设计+米兰理工的数字化创新),毕业作品需体现跨文化融合。
学生赴皇家艺术学院、罗德岛设计学院等院校学习,参与当地社区项目(如伦敦的城市再生设计),培养对多元社会需求的敏感度。
与路易威登、Adobe等企业合作,提供巴黎、硅谷等地实习机会。例如,学生在LV巴黎总部学习奢侈品设计的全球化策略,提升跨文化职业竞争力。
鼓励学生参与红点奖、IF设计奖等赛事,部分作品通过清华清尚研究院转化为商业产品,例如智能家居设计项目整合中德技术标准。
清华美院通过上述多维项目,将国际化思维培养嵌入课程、实践与文化互动中。学生不仅掌握跨文化沟通能力,更能以全球视野应对复杂挑战,如通过生成式AI设计文博解决方案或探索太空殖民的设计。这种“全球本土化”(Glocal)的教育模式,既强化文化自信,又推动学生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创新桥梁。
猜你喜欢:美术集训
更多厂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