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02 23:32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清华美院)在学术交流领域拥有多个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跨学科特色的学术团队,这些团队在艺术理论、设计创新、国际合作等方面开展了丰富的研究与实践。以下是部分代表性的学术团队及其研究方向:
该团队由数字艺术研究团队与计算机科学系合作组成,专注于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开发AI生成艺术作品的系统,探索艺术与科技的融合。
结合生态学理念,研究自然生态与人类社会的互动,提出“生态艺术”概念,推动艺术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由聂影副教授领衔,联合杜鹏飞等教师,策划中法建交60周年特展,探索装饰艺术的现代转型,并通过直播活动实现国际文化交流。
信息艺术设计系副主任付志勇带领团队赴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举办“未来图景2024”展览,聚焦太空探索与设计未来学,推动艺术与科技跨界创新,开展国际联合研究。
以“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教授为核心,入驻佛山石湾,成立工业设计策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推动工业设计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服务制造业升级,并参与制定国家高铁寻路系统标准。
专注于体验设计理论及方法论,研究领域涵盖重大交通工程(如高铁站房、地铁系统)的体验优化、人工智能与设计融合(如智能设计平台Nolibox)等,成果应用于京张高铁、雄安站等国家重点项目。
与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合作,探索设计形态学与几何学、美学的结合,研究分形几何在建筑与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推动跨学科设计理论创新,如3D打印可展鞋面、动态数字形态生成等。
由章锐副教授带领,聚焦当代艺术策展理论与实践,参与“解构·重塑·赋魅”青年策展人联展及学术论坛,探讨艺术展览的社会赋能路径,推动艺术管理的国际对话。
清华美院通过国际暑期项目整合全球资源,如与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合作培养跨学科设计人才,促进学生参与国际展览和学术研讨,提升全球胜任力。
清华美院的学术团队不仅在国内艺术与设计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还通过国际合作、跨学科研究、实践应用等方式,持续推动学术前沿探索。这些团队的研究方向涵盖人工智能、生态艺术、工业设计、体验设计、策展管理等多个领域,体现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核心理念。
猜你喜欢:北京校考
更多厂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