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非遗传承与传统文化传播
非遗大师沙龙与体验课程:清华美院非遗协会定期举办非遗大师沙龙、体验课程及文创市集,涉及京绣、景泰蓝、花丝镶嵌等传统工艺。例如,2019年举办的香道沙龙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杜昱霖指导学员制作传统香品,普及香道文化。
非遗手工艺实践:与校团委合作开展“手艺中国年”系列活动,组织学生体验风筝制作、脸谱绘制等非遗技艺,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2. 美育支教与教育支持
乡村美育支教:学生社团深入乡村开展美育实践,如赴宜兴市中小学开设绘画、剪纸、风筝制作等课程,激发儿童艺术兴趣。参与绥阳县的美育合作项目,通过艺术创作助力当地教育发展。
特殊群体关怀:例如“心聆”项目,组织志愿者为听障儿童提供音乐教育,促进其康复与全面发展。
3. 乡村振兴与社区服务
艺术赋能乡村建设:清华美院与延寿镇合作,通过风貌提升、文创产品开发等项目助力乡村振兴。学生参与设计乡村地标景观、骑行主题公园等,激活乡村文旅资源。在宜兴湖㳇镇创作墙绘作品,美化乡村环境并打造网红打卡点。
社区文化营造:如参与“清年爱劳动”活动,协助社区清洁、图书管理等,优化居民生活环境。
4. 公益设计与文创开发
公益设计实践:学生通过设计类社团为公益事业提供创意支持,例如开发特色农产品包装、策划公益展览等,提升非遗产品的市场价值。
公益竞卖与捐赠:美院毕业作品公益竞卖活动将部分收益捐赠用于支持学生创作及乡村美育项目。
5. 大型公益项目合作
乡村振兴工作站:参与全国多地乡村的长期驻点服务,改造闲置建筑为文化空间,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类似建筑学院项目模式,美院学生可能参与设计环节)。
国际文化交流:通过社团活动促进跨文化理解,如组织国际学生共同参与非遗体验活动。
清华美院学生社团的公益活动注重将专业能力与社会需求结合,既传承文化遗产,又解决实际问题。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通过艺术与设计的力量推动了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更多详情可参考清华美院官网及校团委发布的志愿项目信息。
猜你喜欢:北京校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