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03 02:26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研究所(艺术史论系)的研究方向以深厚的学术传统为基础,融合跨学科视角,形成了兼具历史纵深与当代前沿的多元化研究体系。根据其学科建设、师资团队及学术成果,其研究方向可概括为以下五大领域:
1. 传统工艺美术史研究
以中国工艺美术史为核心,结合考古学、文献学方法,聚焦古代陶瓷、染织、金属工艺等领域。代表性成果如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尚刚《元代工艺美术史》等,构建了国内权威的工艺美术史研究体系。近年研究还关注少数民族工艺及非遗保护,如刘小妹对苗族银匠村的活态保护研究。
2. 中国书画与艺术思想史
重点研究山水画、人物画的发展脉络及思想根源,如陈池瑜教授对道家思想与山水画关系的分析,以及王逊在《中国美术史稿》中对早期美术考古的整合。研究领域还涉及文人画理论、书法史及艺术哲学,例如金弘大对王羲之书法造型的研究。
1. 西方近现代艺术史与理论
陈岸瑛团队聚焦西方近现代美术史、现当代艺术理论,如对印象派与巴黎城市景观的关联性研究,以及阿瑟·丹托艺术哲学译介。近年还涉及全球化语境下的艺术叙事,如蒲鸿关于格哈德·里希特与中国绘画的比较。
2. 东西方艺术交流与比较
通过中西艺术理论对比,探索跨文化传播路径。例如远藤龙晃对浮世绘与唐代仕女手部表现的比较,以及高登科对中韩左翼美术运动的对比研究。研究还关注国际艺术展览机制,如韩建鹏对北京双年展的探讨。
1. 艺术学基础理论
构建中国艺术学学科体系,陈池瑜《现代艺术学导论》提出“艺术是开放性审美关系的创造”,结合传统画论与西方理论,推动本土艺术学理论发展。
2. 当代艺术批评与视觉文化
以视觉文化研究为新兴领域,分析设计批评、影像艺术等议题。例如李娟对本雅明影像理论的探讨,以及陈岸瑛提出的“泛设计批评”概念。近年研究还关注数字艺术与新媒体,如吴艳丽的新媒体艺术典型研究。
1. 设计史与设计理论
以全球视野研究设计史,如张夫也《外国工艺美术史》、王敏对流线型设计的系统研究。同时关注设计,如陈岸瑛对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的溯源。
2. 物质文化与日常生活研究
结合人类学方法,探讨器物、服饰等物质载体的文化意义。例如韩倩对宋代器物造型的研究,暨晗姿对中国古剑的谱系分析,以及杨阳对少数民族服饰的田野调查。
1. 艺术管理与文化产业
依托清华大学的综合学科平台,研究艺术策展、文化政策及创意经济。例如高璐对文化工业异质性的分析,以及杭承政对音乐人群美育的调研。
2. 科技与艺术交叉研究
结合艺术与科学实验室,探索数字人文、人工智能对艺术史研究的影响。例如王一南对“创客”与新媒体艺术关联性的探讨,以及QS排名中提到的清华美院在可持续性设计领域的国际研究网络。
如需获取具体研究课题或导师方向,可参考清华美院官网或《装饰》《艺术与科学》等学术期刊。
猜你喜欢:集训画室
更多厂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