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清华美院)的艺术交流项目课程设置丰富多元,涵盖校企合作、国际研修、跨学科融合等多个方向。以下为部分代表性课程及项目:
一、校企合作与产业实践课程
1. 《信息设计(1)》课程
合作企业:与瑞幸咖啡合作,以“幸运场景”(luckin scenario)为核心概念,探索AIGC技术在设计中的应用。
课程内容:包括消费场景分析、用户痛点挖掘、AIGC工具(如Stable Diffusion、Midjourney)辅助设计等。学生需完成从营销方案到产品包装的全流程设计提案,例如“早鸟咖啡能量包”“AI端定制化设计工具”等项目。
2. 非遗与数字化创新项目(非全日制硕士)
特色:结合传统工艺与数字技术,培养非遗保护与创新设计人才。课程涵盖文化遗产数字化、艺术设计实践及跨学科研究方法。
二、国际交流与研修课程
1. 创新设计艺术科学融合之旅研修班
合作院校:清华大学与清华米兰艺术设计学院联合授课。
课程模块:
国内段(清华大学):聚焦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设计、设计创新思维等;
国际段(米兰):通过开放性课程探讨国际前沿设计趋势,如智能产品设计、文化IP策略等。
目标: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设计领导者,提升企业品牌创新力。
2. 联合培养与短期交流项目
合作模式:与欧美知名艺术院校(如美国华盛顿大学)合作双学位项目,涉及“智慧互联”等跨学科课程。
短期课程:包括海外暑期课程、国际艺术工作坊等,例如米兰艺术设计学院的实验室实践与展览策划。
三、跨学科与前沿技术课程
1. 艺术与科技硕士项目
方向: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与艺术设计的融合,如智能交互设计、虚拟场景构建等。
案例:学生利用AIGC工具优化设计流程,如通过ControlNet定制UI界面、生成多视图产品原型等。
2. 美术馆与博物馆运营课程
内容:整合清华大学与中国美术馆资源,讲授展览策划、公共文化传播及数字化管理。课程采用“双导师制”,结合理论与实务。
四、传统艺术与当代创新课程
1. 中国画与书法硕士项目
特色:在传统技法基础上融入现代艺术观念,强调文化传承与创新表达。课程包括笔墨实践、艺术理论及展览策划。
2. 环保消费新概念课程
实践案例:学生利用AIGC工具设计环保主题IP形象、可持续包装方案,结合技术工具提升创意效率。
五、继续教育与高端培训课程
1.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示例:如“文旅融合的武当民俗艺术数字化文创设计”培训班,邀请专家讲授视觉传达设计的文化价值观与技术驱动创新。
2. 设计思维与领导力课程
对象:企业高管与设计负责人,课程涵盖美学认知、设计决策、品牌战略等,例如“美的意识觉醒”模块与企业管理实践结合。
清华美院的艺术交流课程以“国际化、跨学科、产教融合”为核心,既涵盖传统艺术的深度传承,又聚焦人工智能、数字化等前沿领域。通过校企合作、国际研修、非全日制硕士项目等形式,为学生和从业者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更多课程详情可通过清华美院官网或培训中心公众号“清美继教”查询。
猜你喜欢:清美集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