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资讯

清华美院艺术设计课程设置中,设计思维训练与实践课程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5-04-03 04:12

清华美院在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中,注重将设计思维训练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多层次、跨学科的课程结构。以下是其核心的设计思维训练与实践课程:

一、核心设计思维课程

1. 《设计思维》课程

该课程为全校公选课,由蒋红斌教授(美术学院)授课,课程内容包括:

  • 设计思维流程:理解需求、定义问题、创意发散、评估选择、原型制作与测试迭代。
  • 方法与工具:用户调研、头脑风暴、思维导图、用户画像等,强调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与社会关怀意识。
  • 实践项目:学生需组队完成智能交互、社会创新、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实际项目,通过多学科交叉合作产出产品或服务系统。
  • 2. 《跨媒体设计思维与方法》

    面向非数字媒体专业学生,课程目标为:

  • 传播学视角:分析全球媒体趋势,培养视听、网络与交互媒体的综合设计能力。
  • 实践模块:包括创意叙事训练(如关键词故事创作)、演播厅参观、AI技术应用(如AIGC虚拟数字人、Unity开发)。
  • 结课项目:以“校园文化”为主题,融合AR、动画、游戏等媒介完成跨媒体作品,如《校园植物文化地图》《梵高艺生》等。
  • 二、应用型设计思维实践课程

    3. 《产品与服务设计》

  • 未来思维训练:运用未来三角、CLA等工具探索未来产品机会,结合思辨原型设计(如智能宠物、睡眠床等)。
  • 项目实践:学生需完成“未来仙踪”主题项目,通过拆解与重构现有产品,设计符合未来社会需求的创新方案。
  • 企业合作:邀请行业专家(如创新工场吴卓浩)分享AI产品设计经验,并通过真实案例模拟商业创新流程。
  • 4. 综合性核心基础课程

  • 三维造型与综合造型:通过立体形态、材料结构等训练,培养学生从观察到创造的闭环思维。
  • 实践课题:如“桥”结构设计(木条搭建跨度桥)、字体材料实验(真人等大字母贺卡)等,强调创新与问题解决能力。
  • 三、跨学科与校企合作实践

    5. 校企联合项目与工作坊

  • 企业深访与导师分享:定期组织学生参访科技与设计企业,学习行业前沿案例。
  • 创新工作坊:邀请设计师开展专题训练,如黑弓艺术总监于博指导的视频制作、虚拟偶像策划等。
  • 实战演练:如“800未来币挑战”,学生需解构并重组产品,模拟市场需求与成本控制。
  • 四、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方法论

    6. 批判性思维培养课程

  • 《当代艺术与社会》:通过分析艺术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与社会、政治的关系,培养批判性视角。
  • 案例研讨:课程中设置辩论与案例分析环节,鼓励学生质疑与反思现有设计范式。
  • 五、科技融合与未来导向课程

    7. AI与数字技术应用课程

  • AI创造力训练:如智能产品体验(AI音箱、虚拟数字人),结合技术工具优化设计流程。
  • 数字媒体实验室:学生可利用编程技术完成乐高模型构建、莫比乌斯环动画等跨媒介项目。
  • 清华美院的设计思维课程体系覆盖从基础理论到高阶实践的全流程,强调用户中心、跨学科协作、科技融合与未来导向。其特色在于通过校企合作、真实项目和国际交流,将设计思维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兼具创新思维与人文关怀的复合型设计人才。

    猜你喜欢:北京画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