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训画室的课程安排以提升学生美术技能为核心,兼顾文化课基础,并根据联考、校考的不同阶段进行动态调整。以下是综合多个画室课程设计的共性内容及安排特点:
一、日常课程结构
1. 专业课主导的时段分配
上午:通常安排素描、色彩等核心专业课(如09:00-12:00),内容涉及静物、石膏像、人物头像等,强调观察方法与作画步骤的规范训练。
下午:延续上午课程或进行专项提升(如色彩搭配、速写动态捕捉),部分画室会增加设计课程或写生实践。
晚上:以作品讲评、自由练习为主,部分画室安排速写专项训练(如15分钟动态速写、场景速写)或文化课补习。
周末:多为专业课巩固或文化课学习(语文、数学、英语),部分画室设置周总结与计划制定环节。
2. 科目轮换与专项强化
素描:从几何形体到石膏像、人物头像的进阶训练,注重结构解剖和明暗关系。
色彩:以色稿训练、静物写生为基础,逐步过渡到风景创作和应试色调提炼。
速写:每日限时练习(5-15分钟动态速写),结合职业、年龄等人物特征进行场景化训练。
二、分阶段教学计划
1. 基础阶段(初期:1-2个月)
目标:夯实观察能力与基本技法,如素描的线条控制、色彩的调色原理。
内容:静物写生、石膏像素描、色彩小色稿训练。
2. 强化阶段(中期:3-4个月)
目标:提升创作能力与应试技巧,适应联考题型。
内容:人物速写组合、场景速写、色彩风景写生、设计基础课程(如清华/央美设计方向)。
3. 冲刺阶段(后期:联考前1-2个月)
目标:模拟考试环境,针对性查漏补缺。
内容:命题默写、历年考题分析、校考风格专项训练(如半身像带手、创意素描)。
三、特色课程与个性化安排
1. 设计类课程:针对校考需求,开设平面设计、立体构成等课程,融入设计思维与创意表达。
2. 精微素描/大师临摹:通过细节刻画训练观察深度,提升画面完整度。
3. 文化课穿插:部分画室在周末或晚上安排文化课补习,平衡专业与文化学习。
4. 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水平分班,提供一对一辅导或小班师徒制教学,如10人班型。
四、时间管理与考核机制
每日强度:多数画室每日学习时长达10-12小时,后期冲刺阶段甚至延长至凌晨。
考核频率:每周作业提交(如速写70张/周)、每月总结考试、联考前6次模拟测试。
反馈调整:通过作品讲评、学生问卷和个别辅导动态调整教学策略。
五、课程案例参考(北京启点画室)
7-8月:素描基础(静物/头像)、色彩色调训练。
9-10月:头颈肩解剖分析、下乡色彩风景写生。
11-12月:半身像、水粉静物默写、设计课程。
1-3月:校考定向模拟(如清华设计、央美创作)。
画室课程以高强度、系统化为特点,注重基础技能与应试策略的结合,同时根据学生目标院校(联考或校考)调整侧重点。选择画室时需关注其课程是否覆盖自身需求(如设计类课程)、师资配比(如全职教师比例)以及个性化辅导能力。
猜你喜欢:集训画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