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活动公司在进行活动现场风险评估时,需遵循北京市相关法规和行业规范,结合活动类型、规模、场地特性等因素,通过系统化流程完成评估。以下是具体实施步骤和要点,综合多来源信息整理:
一、法规与规范依据
1. 核心法规
依据《北京市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及配套办法,明确活动主办方需在安全许可申请时提交风险评估报告,并由专业机构评估。
风险评估需覆盖“人的因素”“场地因素”“事件因素”等七大类风险控制点,总分100分,按权重分配(如人的因素占30分)。
2. 风险等级划分
风险分为极高、高、中、一般、低五级,例如涉恐活动为极高风险,无敏感信息但规模大的活动为中风险。
二、风险评估流程
1. 前期准备与委托
时间节点:活动需提前至少35日委托专业评估机构,评估机构在活动前30日完成报告,复杂活动可延长至20日前。
文件审核:提交场地租赁协议、安全方案、应急预案、平面图等材料,确保内容符合公安部门要求。
2. 现场勘查与信息收集
场地因素:检查疏散通道、应急出口、消防设施、周边环境(如危险品仓库、交通状况)。
人员因素:分析参与者数量、年龄、国籍、安保力量配置及主办方经验。
设备与物品:评估临建设施、舞台设备、危险物品管理及防爆安检措施。
3. 风险识别与分析
方法:采用头脑风暴、流程图分析、德尔菲法等,结合定量评分(如风险矩阵)与定性分析。
重点内容:
突发事件历史:活动是否曾有安全事故记录。
环境与气象:如降雨、大风对疏散的影响。
社会敏感性:活动内容是否涉及高关注度或舆论风险。
4. 风险等级评定与报告
根据评分表量化风险(如总分100分),结合等级划分标准生成报告,并提出防控建议(如增加安保人员、调整疏散方案)。
三、风险控制措施
1. 针对性方案制定
疏散管理:优化入场/散场人流路线,设置应急广播和监控系统。
安保配置:按风险等级配备防爆安检设备及专业安保团队。
应急预案:涵盖火灾、踩踏、医疗急救等场景,并进行演练。
2. 协作与审批优化
利用北京市公安局“安全+服务”政策,通过“联动联审、一网通办”加速审批(如审批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
对系列性活动(如多场次演唱会)实行“一次审批、多次告知承诺”。
四、特殊场景与注意事项
1. 高风险活动:涉众广、场地复杂(如体育场馆)需采用模糊综合评估法,动态分析风险。
2. 临时设施管理:确保搭建材料符合防火标准,通过消防部门设计审核。
3. 外部合作:与专业评估机构、消防部门、气象服务中心协作,提升评估专业性。
五、后续监控与改进
动态调整:活动期间监控人流、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响应突发情况。
经验总结:记录风险评估与处置过程,优化未来活动方案。
通过以上流程,北京活动公司可系统化识别、评估并控制风险,确保活动安全合规。具体实施时需结合《北京市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规范》及公安部门最新要求。
猜你喜欢:北京团建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