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资讯

如何在北京拓展活动中安排特色点心?

发布时间2025-04-01 09:20

在北京这座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都市中,拓展活动早已突破单一的体能训练或会议模式,转而向文化沉浸与多元体验延伸。特色点心作为北京饮食文化的缩影,既能唤醒味蕾,又能承载历史记忆,成为团队凝聚的独特纽带。如何将豆汁焦圈、京八件、驴打滚等传统点心与现代团建需求结合?这不仅是对企业文化的创新诠释,更是让参与者从舌尖感受城市底蕴的绝佳契机。

文化传承:挖掘点心背后的故事

北京点心的历史可追溯至辽金时期,历经元明清三代宫廷御膳与市井文化的交融,形成了独特的“京八件”“饽饽”等体系。例如枣花酥以枣泥为馅,形如绽放的莲花,承载着“早生贵子”的婚庆寓意;寿桃饼以白芸豆沙塑形,曾是清代宫廷祝寿的礼仪食品。在拓展活动中,可邀请非遗传承人讲述点心与节气、民俗的关联,如春季藤萝饼对应赏花习俗,冬季喇嘛糕象征温暖团圆,让参与者在品尝时同步感知文化脉络。

老字号品牌的历史沉淀同样值得融入活动设计。正明斋的蜜供、大顺斋的糖火烧,这些延续数百年的手艺背后,藏着商道传承与匠人精神的故事。组织团队探访稻香村零号店,观看师傅现场制作“北京胡同系列”糕点,从面塑技艺中体会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这种沉浸式体验远比单向宣讲更具感染力。

体验升级:从品尝到共创的转化

突破传统“茶歇式”点心供应,可将制作过程转化为团队协作项目。例如分组进行驴打滚制作挑战,要求成员分工完成糯米蒸制、黄豆粉研磨、红豆沙包卷等工序,最终以成品完整度、创意造型为评分标准。这种融合手工劳动与美食创意的形式,既能锻炼沟通协调能力,又能通过成果共享增强成就感。

进阶版可设计“点心盲盒解密”任务。将团队分散至牛街、大栅栏等老字号聚集区,根据线索寻找特定传统点心(如桂香村的鲜花玫瑰饼、富华斋的杏仁豆腐),并通过拍摄短视频记录寻访过程。最后各组需结合点心历史、口味特点进行文化路演,激发成员对本土文化的主动探索。

品牌联动:借势老字号创新资源

与全聚德“萌宝鸭”IP合作开发定制点心礼盒,将企业LOGO与传统纹样结合,打造专属文创伴手礼。借鉴白塔寺药店“中草药冰箱贴”模式,在糕点中融入企业文化符号,如将产品研发流程转化为“创新酥饼”造型,让点心成为传递价值观的物质载体。

利用老字号空间开展主题团建。在正隆斋西四门店设置“穿越式”场景,团队成员身着传统服饰,体验从称重、包纸到捆绳的全套老式点心包装流程。这种时空交错的情境设计,既能强化品牌认知,又能通过仪式感提升团队凝聚力。活动后可联动企业线上平台发起“最美点心铺掌柜”评选,形成二次传播效应。

科技赋能:构建数字化体验闭环

引入AR技术打造虚实结合的点心工坊。通过扫描稻香村“金秋银杏酥”,触发3D动画展示宫廷点心制作秘技;使用VR设备模拟清代饽饽铺经营场景,让团队成员在虚拟空间中完成从原料采购到店铺运营的决策挑战。这种技术嫁接不仅符合年轻群体偏好,更能突破物理空间限制。

建立“云点心”社交系统。在拓展活动中植入实时互动程序,各小组可通过上传点心作品获取积分,系统自动生成文化知识图谱。活动后生成专属数字藏品,支持区块链存证,形成从体验到收藏的完整记忆链。同时可接入美团等平台数据,分析成员口味偏好,为后续企业文化活动提供决策支持。

跨界融合:拓展文化外延空间

借鉴故宫“万春金福下午茶”模式,在拓展基地打造“京味儿美学空间”。将杏仁豆腐搭配昆曲表演,用豌豆黄佐以老北京叫卖声效,通过五感联动营造文化场域。这种复合式体验能有效提升活动溢价,更可衍生出“点心+京剧脸谱彩绘”等组合项目。

探索节气限定主题。清明前后推出“寒食十三绝”制作大赛,中秋设计“自来红月饼拼图挑战”,将时令民俗转化为团队竞赛素材。参考广式点心博物馆的数字化展示思路,未来可筹建流动式“京味点心文化馆”,结合全息投影技术,使拓展活动突破单次局限,形成可持续的文化传播平台。

从琉璃厂的字号匾额到798的艺术工坊,北京的点心文化正在经历创造性转化。将糖火烧的焦香融入破冰游戏,让枣花酥的纹路启发创意讨论,这种“以食为媒”的团建模式,既延续了《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载的老北京商业智慧,又契合了Z世代对文化深度的追求。建议企业在实践中注重三个结合:传统工艺与现代管理的结合、个体体验与团队目标的结合、文化传承与商业创新的结合。未来的探索方向可聚焦于元宇宙场景开发、非遗技艺的模块化教学体系构建,以及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个性化活动定制,让每一块点心都成为打开团队潜能的文化钥匙。

猜你喜欢:北京冬季团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