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拓展训练中,有多项活动能够有效促进团队目标共识的建立。以下是结合不同场景和目标的经典活动及其作用解析:
一、目标分解与协作类
1. 七巧板挑战
活动形式:将团队分为7个工作组,模拟企业部门协作,通过拼图任务争夺资源积分,最终需达成总分目标。
目标共识作用:第七组作为“领导组”,需统筹全局并明确各组任务关联性,引导团队理解局部目标与整体目标的依存关系,强化资源共享意识。
管理启示:暴露团队在目标分解、跨部门沟通中的常见问题,例如信息孤岛或资源竞争,促使成员反思如何通过协作实现共赢。
2. 极速60秒
活动形式:团队需在60秒内将30张隐含数字信息的卡片按顺序排列。
目标共识作用:通过三轮尝试优化策略,成员需快速统一对信息解读的标准,并分工协作验证假设,培养动态调整目标优先级的能力。
3. 贪吃蛇
活动形式:蒙眼队员在指挥者引导下从雷区取物,需依赖指令的清晰性和团队协作。
目标共识作用:强调目标分解的精准性,要求指挥者与执行者对任务理解高度一致,避免因沟通偏差导致失败。
二、信任与执行同步类
4. 信任背摔
活动形式:成员从高处背摔至队友搭建的“人床”中。
目标共识作用:通过身体力行的信任建立,强化团队成员对共同安全目标的认同,同时需统一动作标准以确保执行有效性。
5. 毕业墙(逃生墙)
活动形式:全队协作翻越4米高墙,禁止使用工具。
目标共识作用:需提前规划人员分工(如底座、拉手、保护者),明确阶段性目标(如时间限制、全员通过),培养对集体目标的使命感。
三、策略共创与动态调整类
6. 一圈到底
活动形式:团队围圈传递呼啦圈,全程仅用肢体语言沟通。
目标共识作用:通过非语言协作探索高效传递路径,促使成员关注流程优化与策略迭代,形成对“最优解”的共同追求。
7. 三个进球(游戏)
活动形式:用绳索搭建轨道,将球安全运输至终点。
目标共识作用:需统一运输节奏和风险控制方案,强调目标执行中的细节共识,例如如何平衡速度与稳定性。
四、创新与目标对齐类
8. 雕塑区挑战
活动形式:团队根据指令用身体摆出特定造型(如“七手八脚”)。
目标共识作用:通过创意与规则的结合,激发成员对抽象目标的具体化解读,并快速达成执行方案的一致性。
9. 信任之旅(盲人方阵)
活动形式:盲人队员在指挥者引导下完成复杂路线任务。
目标共识作用:考验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与角色分工的合理性,推动团队建立清晰的指挥链和阶段性目标。
10. 同舟共济(报纸船)
活动形式:用报纸和胶带制作可承载全员的“船”并竞速。
目标共识作用:从设计到执行需兼顾结构强度与效率,促使团队在资源有限条件下统一优先级,例如“稳固性>美观性”。
活动设计要点
复盘环节:所有活动结束后需结合目标共识五步法(方向确认、分解细化、过程跟进、问题校正、结果评估)进行总结。
文化渗透:通过重复性任务强化“目标导向”思维,例如在“极速60秒”中引入PDCAR(计划-执行-检查-调整-复盘)优化模型。
以上活动可根据团队规模、场地条件和培训目标灵活组合,例如室内侧重策略型任务(如七巧板),户外侧重体能协作型任务(如毕业墙)。通过多维度体验,帮助团队在动态挑战中形成对目标的深度共识。
猜你喜欢:坝上草原团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