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公司确保餐饮服务安全可靠需遵循系统性管理流程,结合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及实践经验,以下为关键措施及实施要点:
一、严格筛选餐饮服务提供者
1. 资质审查
优先选择量化分级A级或同等标准的餐饮服务单位,并核查其《食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等资质文件,确保合法经营。
建立供应商信息库,动态管理,避免近三年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或违规记录的供应商入选。
2. 能力评估
评估供应商的供餐能力是否与活动规模匹配,包括场地、设备、人员配置等,必要时进行现场检查。
要求供应商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员,并具备应急预案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二、全流程食品供应链管控
1. 采购与储存
要求供应商严格执行索证索票制度,查验食品原料的检验报告、检疫证明(如肉类),禁止使用高风险食材(如四季豆、生海鲜)。
设立专仓储存活动食材,避免交叉污染,冷藏食品需确保温度达标并定期检查。
2. 加工与供餐
动态监督加工流程,重点检查冷菜制作、餐具消毒、备餐时间等环节,并留存现场检查记录。
对食谱进行审核,禁用高风险菜品(如未彻底加热的凉菜),并要求每餐留样48小时以上,记录完整。
三、强化现场监督与技术支持
1. 全程或重点监督
根据活动规模选择监督方式:大型活动派驻监督员全程驻点,中小型活动进行关键环节抽查。
使用快速检测设备对食材农药残留、微生物指标等进行现场筛查。
2. 设备与环境管理
确保加工设备(如冷藏柜、消毒柜)正常运行,定期维护并记录。
活动现场划分清洁区与污染区,设置专用通道,避免交叉污染。
四、建立应急与沟通机制
1. 应急预案
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理流程,明确报告、封存可疑食品、配合调查等步骤,并提前演练。
活动现场设置医疗急救点,配备急救药品和设备,应对突发健康问题。
2. 多方协作
与主办单位、监管部门建立信息沟通渠道,及时通报供餐调整或风险隐患。
要求供应商签署食品安全承诺书,明确责任划分。
五、人员培训与健康管理
1. 从业人员要求
所有餐饮人员需持有效健康证,每日晨检并记录,禁止有传染性疾病或皮肤感染者上岗。
开展专项培训,强化操作规范(如生熟分开、洗手消毒)及应急处理能力。
2. 主办方与志愿者培训
培训活动工作人员识别食品安全隐患,如发现食材变质或违规操作及时上报。
六、合规与保密要求
遵守《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操作规范》等法规,确保流程合法。
对涉及重大活动内容的餐饮安排执行保密措施,避免信息泄露。
通过上述措施,活动公司可系统性降低餐饮服务风险,保障参与者健康与活动顺利举办。具体实施细节需结合地方政策(如安徽省、广东省实施细则)及活动规模调整。
猜你喜欢:企业拓展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