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资讯

北京校考中产学研结合的智能科学与技术案例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5-04-01 15:16

1. 北京师范大学:跨模态可溯源风险智能监测平台

  • 合作单位:与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科大讯飞、中国信通院等单位联合研发。
  • 成果亮点:该项目获2024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聚焦教育场景中的数据要素提炼与智能监测技术,集成数字资源、算法诊断等功能,应用于校园大模型、云平台等产品,提升教育治理水平。技术基础来源于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 应用场景:2025年起服务于校园级人机课堂和区域教育治理平台的质量巡检与管理效能提升。
  • 2. 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产学研合作沙龙与联合实验室

  • 合作模式:定期举办产学研沙龙,对接15家上市公司及优质企业,推动AI、高性能计算等领域成果转化。
  • 典型案例
  • 智能化软件联合实验室:与神州控股成立“燕云Infinity智能化软件联合实验室”,开展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创新,培养复合型人才。
  • 大数据分析实验室合作:与青岛市、中国数联物流等共建数字生态协同创新平台,探索数字经济与物流智能化融合,推动国产基础软件替代。
  • 成果转化:学院通过校企联合实验室模式,加速技术落地,如与中海油服共建石油测井装备工程技术实验室。
  • 3. 清华大学: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

  • 合作单位:与北京市燃气集团等企业合作。
  • 成果亮点:研发全球首套全尺寸城市生命线多灾种大型科学装置,形成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已在75个城市应用,近3年创造超50亿元经济收益。
  • 产学研机制:通过“千校万企协同创新平台”发布成果,实现校企需求精准匹配。
  • 4.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与北京服装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建设

  • 学科融合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学院,推进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侧重AI与专业课程结合。
  • 北京服装学院成立人工智能与创新设计学院,探索AI赋能时尚设计,推动产业升级。
  • 培养模式:联合企业开发实践课程,如“AI+设计”项目,促进技术应用与产业需求对接。
  • 5. 北京大学大数据实验室:数字生态协同创新

  • 合作方:与青岛市、中国数联物流等合作。
  • 研究领域:聚焦物流智能化、口岸通关数字化,利用AI和物联网技术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缩短通关时间。
  • 政策对接:结合地方区位优势,探索数字资产交易生态构建,服务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
  • 总结与趋势

    北京高校在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呈现以下特点:

    1. 跨学科整合:如北师大结合教育场景与AI技术,北服融合设计与AI。

    2. 平台化运作:通过联合实验室、沙龙等平台促进技术对接(如北大、清华)。

    3. 政策驱动:响应教育部“千校万企”计划,推动校企深度合作。

    4. 应用导向:成果直接服务于城市治理、教育升级、工业优化等实际场景。

    更多案例可参考各高校官网或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发布的年度报告。

    猜你喜欢:美术集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