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提高北京校考中摄影科目的成绩,需结合考试内容和评分标准进行针对性准备。以下是综合多所北京高校(如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摄影类校考要求的备考策略,分模块解析:
一、考试内容分析与针对性提升
1. 视觉测试与造型能力
考试形式:如北电初试的线稿上色(油画棒)、中传的分镜头绘画或视觉创作等,考察色彩感知、画面构成和创意表达。
备考建议:
色彩与构图训练:练习用油画棒或水彩进行色彩搭配,关注冷暖色调对情绪的影响(如北电考题《冰原》《花海》需体现不同氛围)[[25][29]]。
分镜头绘画:学习基础分镜语言,通过电影截图临摹或故事分镜创作,强化动态画面构思能力[[10][29]]。
创意表达:注重画面叙事性,例如用抽象图形表达“孤独”“冲突”等主题,避免单纯追求技法[[10][25]]。
2. 综合素质测试(文常与逻辑)
考试范围:涵盖电影史、摄影史、艺术常识、时政热点及逻辑题(如北电复试的80道选择题)[[1][10][25][28]]。
备考建议:
背诵核心知识点:重点记忆中外摄影大师(如卡帕、杉本博司)、电影名作导演与摄影(如张艺谋、顾长卫)及流派(如印象派、新浪潮)[[1][25][29]]。
逻辑题训练:参考公务员行测题库,练习图形推理、数字规律等题型。
时政积累:关注年度热点事件(如科技、环保、社会议题),结合摄影视角分析[[25][28]]。
3. 写作与叙事能力
考试形式:北电三试的图片故事写作、人物小传;中传的命题创作与作品集阐述[[10][25][29]]。
备考建议:
故事创作:练习根据单张图片或抽象概念编写短篇故事,注重画面感与冲突设计(如“雨夜的电话亭”需包含视觉细节)。
人物小传:通过观察生活或影视角色,撰写真实且有深度的角色背景(如《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需体现性格矛盾)。
作品集准备:整理个人摄影作品,每张附创作思路,面试时能清晰阐述拍摄意图与技术难点[[10][25]]。
4. 面试与综合素养
考察重点:艺术感知力、沟通能力、即兴反应(如中传的即兴评述、北电的面试问答)[[25][27][29]]。
备考建议:
模拟面试:预设高频问题(如“最喜欢的摄影师及原因”“对AI摄影的看法”),练习简明且有深度的回答[[25][29]]。
即兴评述:关注社会热点(如短视频对摄影的影响),结合案例表达观点,逻辑清晰[[10][25]]。
作品集优化:选择5-8张风格多样的作品,包含纪实、创意摄影等,展示技术全面性[[10][27]]。
二、联考与校考政策适配
联考要求:2024年起,部分院校摄影类专业需通过美术联考(如安徽、福建需美术统考),其他省份可能无需联考[[1][10]]。
对策:确认所在省份政策,若需联考,加强素描、速写基础训练;若无需联考,可集中精力准备校考内容[[1][10]]。
三、资源与工具推荐
1. 参考书籍:
《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色彩与构图)。
《世界摄影史》《中国美术简史》(文常积累)。
2. 在线资源:
中国大学MOOC《影视摄影创作》《视觉艺术导论》系统学习理论。
知乎、B站UP主分析电影镜头语言(如“拉片实验室”)[[25][29]]。
3. 真题模拟:搜集北电、中传历年考题,限时完成模拟测试[[1][25][29]]。
四、注意事项
时间规划:建议分阶段备考,如前期打基础(3个月)、中期强化(2个月)、冲刺模拟(1个月)[[11][25]]。
心态调整:摄影校考竞争激烈,需平衡文化课与专业训练,避免因压力影响发挥。
通过以上策略的系统执行,可全面提升摄影科目的应试能力。具体院校的考试细节需参考最新招生简章(如北电2025年破格录取规则),及时调整备考重点。
猜你喜欢:美术集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