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资讯

北京校考大纲变动,具体变化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5-04-01 17:15

一、校考整体政策调整

1. 校考范围大幅缩减

  • 2025年实际组织校考的北京高校仅剩11所,包括清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印刷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
  • 部分专业取消校考,改为使用统考成绩录取。例如,北京印刷学院仅保留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校考,其他专业采用统考成绩。
  • 2. 初试形式与内容调整

  • 多校取消联考初选,改为线上初试。例如,北京服装学院初试科目为《创意造型基础》,仅判定“合格”或“不合格”,不赋分。
  • 初试更注重基础能力考核,如素描、速写等,部分高校增加命题创作或文化素养测试。
  • 二、考试科目与内容变化

    1. 北京服装学院

  • 初试:线上《创意造型基础》,考核造型、构图、创意等能力,要求黑白写实画面。
  • 复试:分为《综合造型》(150分钟,考查综合造型能力)和《创意设计》(180分钟,考查色彩与设计语言运用)。
  • 2. 北京印刷学院

  • 初试:素描(人物头像模拟写生)保持不变,复试科目为命题创作(人物场景)和色彩创作(静物),考试工具要求明确(如限用铅笔/炭笔、水粉/水彩)。
  • 强调创意与写实结合,如命题创作要求以人物为主体,表现形式不限。
  • 3. 其他高校调整

  • 中央音乐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调整考试内容,如增加文化素养测试、优化视唱练耳难度等。
  • 部分高校缩短素描考试时间(如从3小时调整为2小时),增加速写或色彩考试时长。
  • 三、文化课成绩要求提高

  • 北京市明确要求逐步提高艺术类专业高考文化课录取分数线(舞蹈、表演类可适当放宽),文化课成绩在综合分中占比不低于50%。
  • 校考院校启用“破格录取”政策的比例下降,更强调文化课与专业课双优。
  • 四、考试流程与规则优化

    1. 校考初试线上化

  • 多数高校采用线上提交作品或视频初试,减少现场考试规模。例如,北京服装学院初试通过线上完成,复试为线下。
  • 2. 校考人数限制

  • 现场校考人数控制在招生计划的6-8倍以内,严格控制合格证发放数量(不超过计划数的4倍)。
  • 3. 考试工具规范

  • 明确考生自备工具种类(如限用黑色铅笔、水粉等),部分科目由考点提供试卷纸。
  • 五、统考与校考衔接

  • 全市统考覆盖更广:2025年美术与设计类、书法类等6个类别实行全市统考,校考专业需在统考合格基础上报考。
  • 统考科目调整:美术与设计类统考新增“速写(综合能力)”,考试内容结合《美术鉴赏》命题创作,强调综合能力。
  • 2025年北京校考大纲的调整体现了“分类考试、多元录取”的改革方向,具体表现为校考范围缩减、考试形式线上化、文化课要求提高、科目内容更侧重综合能力等。考生需重点关注目标院校的初试筛选规则、复试科目变化及文化课备考策略。

    猜你喜欢:北京画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