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2024至2025年北京市各高校发布的校考大纲调整信息,北京校考在考试科目、题型结构及评分标准等方面进行了多项改革,主要调整如下:
一、美术与设计类专业调整
1. 新增科目与综合能力测试
速写科目改革:北京美术与设计类校考将传统速写科目改为“速写(综合能力)”,考试内容结合高中《美术鉴赏》课程,要求考生根据命题或提供的素材进行创作。例如,需通过文字描述或图像素材完成命题创作,强调艺术想象力和综合表达能力。
创意设计科目:如北京服装学院新增《创意设计》科目,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考生需运用点、线、面、色彩等设计语言,结合生活、文化等主题进行创意表达,形式不限,允许使用多种绘画工具(水彩、丙烯等)。
2. 科目合并与内容整合
美术基础科目:部分校考将“基础素描”和“色彩基础”合并为“美术基础”科目,考试内容更综合,要求考生同时掌握造型、结构、色彩等多维度能力,并融入现代艺术元素分析。
综合造型科目:北京服装学院复试科目《综合造型》要求考生通过默写、图片或文字描述,完成空间、场景等综合造型表达,考察具象绘画与布局能力。
3. 考试形式调整
线上初试与线下复试结合:中国传媒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校考初试采用线上模式,如中传的“文化素养基础测试”涵盖文学、历史、哲学三科,通过线上笔试筛选合格者进入复试。
命题创作主导:北京印刷学院《综合造型基础》考试要求考生根据命题完成创作,重点考察艺术思维和综合素质,工具自备但限制特殊材料(如定画液)。
二、综合素养与跨学科题型新增
1. 综合素质测试
部分专业新增“综合素质测试”科目,考察逻辑思维、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题型包括多项选择题、案例分析题,例如要求分析当代艺术作品或结合时事进行论述。
2. 开放性题型增加
清华大学校考减少纯记忆性题目,增加开放性应用题和证明题,如数学科目需结合实际问题进行逻辑推导,物理科目引入量子力学等现代科学内容。
英语科目新增填空题,要求考生在语境中灵活运用语法和词汇,例如结合短文补全句子或段落。
三、评分标准细化与工具多样化
1. 评分维度明确
美术类考试细化评分标准,如“美术基础”科目明确构图、色彩、表现力等维度评分,强调细节处理(如线条流畅性、画面协调性)。
设计类科目注重创意与实用性平衡,例如《创意设计》评分既看色彩搭配的创新性,也考察主题契合度。
2. 工具与材料扩展
部分校考允许考生使用更多样化的绘画工具,如马克笔、蜡笔、彩色铅笔等,甚至允许混合媒介创作(如水彩与丙烯结合),但禁用色卡和定画液。
四、其他调整
考试时间调整:数学、外语等科目考试时长缩短,如数学从120分钟减至90分钟,部分科目考试更注重效率。
实践操作融入:如物理实验操作考试随堂进行,成绩计入总分,强调动手能力。
北京校考大纲的调整体现了从单一技能考核向综合素养评价的转变,重点强化创意表达、跨学科整合及实践能力。考生需关注目标院校的具体科目变化,加强基础技能训练的提升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适应题型多样化趋势。建议参考各校发布的考试细则(如中国传媒大学、北京服装学院),针对性备考。
猜你喜欢:北京校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