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中央美术学院校考的相关规定和评分标准,考生对艺术材料的了解程度是专业基础能力的重要考察维度之一,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材料使用的合规性
考试规则明确禁止使用特定材料,如油画颜料、色卡、图文数字模板模具、喷枪等。考生若违规使用这些材料,将被视为违纪或作弊,直接影响考试成绩甚至导致取消资格。例如,线上考试中明确要求使用符合规格的纸张(尺寸误差在±1cm内),且必须使用贴有考生信息码的一面作答。
材料的选择需符合考试要求,例如允许使用定画液,但必须在视频监控范围内操作。
2. 材料运用的专业性
在专业基础评分中,考官会从色彩搭配、层次感、画面效果等方面评判作品,而这些表现与考生对材料特性的掌握密切相关。例如,色彩考试中不同颜料(如水彩、丙烯)的运用会影响作品的视觉呈现。
美术学类课程中包含“材料工艺”等教学内容,考生需在创作中展现对材料性能的熟练运用(如纸张吸水性、颜料的覆盖力等),这是专业基础能力的重要体现。
3. 创新性与材料实验
创意能力评分中,考生对材料的创新性使用是加分项。例如,实验艺术类考试可能涉及非传统材料的尝试,考生需通过材料语言传达独特的艺术观念。
线上考试中虽禁止使用数字模板,但允许考生在限定范围内探索材料的可能性(如不同质感的纸张、综合媒介的搭配)。
4. 综合素质中的材料安全意识
考试规则强调考生需保持画板、桌面整洁,不得携带违规物品(如书籍、电子设备),这要求考生具备材料管理的规范性意识。
材料操作的安全性(如使用电吹风烘干画面时需在监控范围内)也被纳入考场纪律的考察。
考生对艺术材料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作品的合规性、专业性和创新性。评分标准中虽未单独列出“材料掌握”一项,但其合规使用是专业基础的前提,创新运用则是创意能力的体现,材料管理的规范性则属于综合素质的考察范畴。考生需在考前熟悉考试材料要求,并通过实践掌握不同材料的特性,以在专业考试中规避风险并提升表现。
猜你喜欢:北京校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