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涵盖健康医疗、传统工艺振兴、智能科技、教育创新等多个领域,以下是其代表性合作项目成果的梳理:
1. 健康医疗产业创新设计研究
健康医疗产业创新设计研究所:由副院长赵超主导创建,整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全生命周期智慧健康服务体系,服务于国家重大疫情防控、老龄化社会应对及生物科技创新应用需求。该项目探索“健康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路径,并通过清华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推动成果转化与企业孵化。
孤独症儿童多媒体感官康复训练:与北京市残联、北大六院等合作,通过交互媒体、可穿戴设备等技术开发康复训练方案,推动跨学科医学与设计的融合创新。
2. 传统工艺振兴与材料研发
漆艺工艺提升项目: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传统漆器工艺提升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联合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等机构,解决生漆精加工技术、漆纱工艺复原等“卡脖子”问题,推动漆艺产业化与标准化。
装饰材料创新实验:连续举办八届“创意未来装饰材料创作营”,联合中央美院、天津美院等院校,探索材料设计与应用的新模式,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实验教学品牌。
3. 智能科技与产业升级
智慧场景创新设计:通过清华清尚智慧场景创新设计研究院,与英特尔、腾讯、华为等企业合作,探索智能体验设计、数字艺术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应用,推动智慧建筑、智能终端等场景创新。
智能照明产品开发:与佛山照明合作,研发智能健康照明产品,如获德国iF设计奖的“明悦”语音床头灯,提升传统制造业的工业设计竞争力。
4. 国际化设计人才培养与教育创新
全球创新设计项目(GID):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帝国理工学院联合培养跨文化设计领导者,构建“产学协同+实践教学”模式,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并为全球设计教育提供中国范式。
“艺术与科技”非全日制硕士项目:联合计算机系、金融学院等,培养智能技术与设计整合的高端人才,课程涵盖人机交互、智能计算等领域,并与头部企业开展产业项目实践。
5. 文化传承与数字化转型
线上虚拟展览系统:研发2.5D线上布展系统(与阿里巴巴合作),支持疫情期间线上毕业展及国内外艺术展览,推动虚实结合的展览新模式。
青岛艺术与科学研究院:与海信等企业合作,探索可穿戴技术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定义新型家电和用户体验场景,助力区域产业升级。
6. 社会服务与公益设计
技术公益项目:与腾讯、科大讯飞等合作,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社会痛点,如“微光行动”等公益项目,推动技术普惠。
清华美院通过跨学科协同、校企资源整合及国际化合作,构建了涵盖医疗健康、传统工艺、智能科技、教育创新等多维度的产学研体系,其成果不仅推动产业升级,还为社会问题提供创新解决方案。更多细节可参考各项目来源网页。
猜你喜欢:央美校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