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资讯

清华美院历史建筑保护措施有哪些具体细节?

发布时间2025-04-02 21:40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清华美院)在历史建筑保护方面采取了多元化的技术手段和实施模式,结合其学科特色与科研优势,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保护体系。以下是具体细节的梳理:

一、传统工艺复原与材料研究

1. 漆工艺与织造技术的复原

清华美院团队在故宫乾隆花园符望阁的漆纱隔心修复中,系统复原了清代漆纱制作工艺,涉及织造(二经绞罗)、植物染、造纸、刻纸、裱画、金箔贴覆及漆艺等7类传统工艺。通过分析原物的材料与结构,采用单宁酸染色、红漆刷涂、金箔堆高等技术,力求还原乾隆时期漆纱的原始风貌。

  • 例如,漆纱基底需对罗织物进行双向对贴薄皮纸刻花,再通过漆层堆高和晕金工艺完成装饰。
  • 2. 黑漆描金工艺的传承

    在宁寿宫花园古华轩的黑漆描金落地罩复制项目中,团队结合中日传统工艺研究,解析“皮球纹”的历史演变,使用传统大漆工艺进行复制,并注重金箔贴覆与漆面保护的协调,确保工艺与原物一致。

    二、功能再生与社区协同

    1. 工业遗产活化案例:景德镇陶溪川

    清华美院张杰教授团队在景德镇陶溪川老旧瓷厂改造中,提出“DIBO模式”(设计-投资-建造-运营一体化),通过保留工业建筑结构、修复历史肌理,将其转型为创意产业园区。例如:

  • 保留“十大瓷厂”的窑炉与烟囱,改造为陶瓷艺术工作室和展览空间;
  • 引入“景漂”艺术家群体,形成产、学、研结合的社区生态。
  • 2. 文化场景与低碳理念结合

    在更新过程中,强调“少拆多用”原则,减少建材碳排放。例如,通过评估老旧建筑的再利用潜力,将废弃厂房改造为公共文化空间,既保留历史价值,又降低能耗。

    三、多学科研究与教育实践

    1. 文物修复人才培养

    清华美院开设工艺美术文物修复方向硕士项目,课程涵盖陶瓷、漆器、木器修复等。例如:

  • 学生参与景德镇御窑出土明代瓷器的分类与修复,填补“空白期”瓷器研究空缺;
  • 在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实践战国漆器修复,结合显微分析技术还原彩绘漆卮的制作工艺。
  • 2. 理论指导下的保护策略

    方晓风教授提出“环境审美取代形式审美”理论,强调保护需兼顾空间关系与文化脉络。例如,在传统园林修复中,注重历史空间格局的延续,而非单一建筑形式的复原。

    四、校企合作与技术创新

    1. 华鼎古建保护设计室

    清华美院下属的设计机构参与古建保护项目,如北京老城区的四合院修缮,采用传统木构技艺与现代加固技术结合的方式,确保结构安全性与风貌协调性。

    2.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团队利用三维扫描与数字建模技术,对历史建筑进行精准测绘,为修复提供数据支持。例如,在故宫漆纱复原中,通过显微分析确定漆层成分,指导工艺选择。

    五、政策与模式创新

    1. “文绿融合”理念

    在城市更新中,将文化遗产保护与低碳发展结合。例如,通过修复老旧街区提升能源效率,同时保留历史街巷肌理。

    2. 协同管理模式

    参考清华同衡规划院的“空间-建筑-功能-管理”复合模式,清华美院在项目中强调多方协作,如、居民、企业共同参与决策,确保保护与发展的平衡。

    清华美院的历史建筑保护措施以“传统工艺复原+功能再生+多学科协同”为核心,既注重技艺传承,又融入现代技术与社会需求,形成了从微观修复到宏观规划的全链条保护体系。其经验为国内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重要参考。

    猜你喜欢:央美校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