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资讯

清华美院艺术交流有哪些艺术家访谈?

发布时间2025-04-03 02:36

1. 祝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博导)

  • 访谈主题:动画与数字艺术在文化产业中的角色及未来趋势。
  • 内容概述
  • 探讨动画如何与传统艺术(如敦煌壁画)结合,创造文化经典,例如刘巨德教授将敦煌元素融入动画《夹子救鹿》。
  • 强调科技(如VR技术)对艺术创作的革新作用,提出艺术与科技融合是未来文创发展的重要方向。
  • 分享个人创作理念,如动画《生生不息》以生命与自然循环为主题,获国际奖项并受邀参展。
  • 2. 白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 访谈主题:东方传统艺术媒介(水墨、陶瓷)的当代转化。
  • 内容概述
  • 提出传统艺术的转化需基于“东方根性”,强调材质本身的美感和创作过程的私密性体验,如陶瓷创作中的“拙”与“缺”美学。
  • 认为水墨的国际性受限于东西方文化差异,但应坚持其作为东方文化核心表达形式的独特性。
  • 3. 周剑石(清华大学工艺美术系副教授)

  • 访谈主题:漆艺的传承与创新。
  • 内容概述
  • 结合《考工记》理论,强调漆艺创作需遵循“天时、地气、材美、工巧”,注重材质自然美与工艺技巧的结合。
  • 分享参与重庆大足石刻千手观音修复项目的经历,体现传统工艺在文物保护中的现代价值。
  • 4. 李老师(TIANQINGLI,清华美院本科校友,皇艺研究生)

  • 访谈主题:首饰设计与国潮文化的融合。
  • 内容概述
  • 从工业设计转向工艺美术的历程,强调动手创作的成就感及对首饰艺术“与人互动”特性的探索。
  • 分享周大福铂金设计大赛获奖作品《海洋系列》,以自然元素诠释当代女性主题。
  • 5. 包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

  • 访谈主题:艺术风格与个体生命体验的关联。
  • 内容概述
  • 结合留法经历,探讨写实与写意绘画的融合,强调艺术创作需根植于“个体生命在场”。
  • 提出艺术应表现普通人存在状态,为学院派艺术注入“自然之风”。
  • 其他艺术交流活动

  • 国际教育大会:清华美院主办的国际艺术与设计教育大会(2021),邀请全球50余所院校参与,涵盖院校长论坛、工作坊等,促进跨文化学术对话。
  • 乡村艺术实践:学生团队在江苏宜兴开展“艺术点亮乡村”项目,通过墙绘、雕塑等助力乡村振兴。
  • 以谈和活动展现了清华美院在艺术教育、传统创新、国际交流等领域的多元探索。如需了解具体访谈全文或更多艺术家信息,可访问对应来源链接。

    猜你喜欢:集训画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