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资讯

清华美院讲座有哪些互动环节?

发布时间2025-04-03 04:20

1. 圆桌论坛与嘉宾讨论

  • 设计未来系列讲座(如第一期“合姿计算”讲座)中,圆桌论坛是核心互动环节。主持人引导嘉宾围绕主题展开多角度讨论,例如人工智能与未来交互的关系。嘉宾来自不同领域(如企业、高校),分享跨界观点,例如华为人机交互实验室专家与清华教授共同探讨技术与应用。
  • 国际艺术与设计教育大会的圆桌会议聚焦全球化语境下的教育传承、数字空间平衡等议题,通过专家对话激发跨文化思考。
  • 2. 现场问答与观众提问

  • 健康设计讲座(赵超教授主讲)结束后,设置互动环节,师生可就设计思维、跨学科实践等问题提问,赵超结合案例解答,并强调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 电影美学公开课(覃川、谢飞主讲)中,学生与嘉宾直接交流,例如探讨如何通过电影感知艺术家思想或提升艺术修养。
  • 3. 案例分析与实践探讨

  • 创新讲堂系列(如贾京生教授讲座)通过具体项目案例(如艺术学科研究)展开讨论,师生围绕研究选题、方法优化等实际问题进行互动,鼓励“由小见大”的学术视角。
  • 霍夫曼艺术讲座中,艺术家结合《大黄鸭》等作品创作过程,引导听众思考公共艺术与城市更新的关系,观众可参与讨论技术实现与社会影响。
  • 4. 工作坊与作品展示互动

  • 融合式教学案例(如《创意思维》课程)通过线上线下实时协作,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创意编程与设计实践,助教协助技术互动,增强参与感。
  • 国际学生作品展期间,学生作品展示结合观众反馈,促进创作者与观众的直接对话,探讨艺术表达的“新维度”。
  • 5. 跨学科协作与开放式辩论

  • 设计形态学讲座(邱松教授主讲)中,师生就学科融合难点展开辩论,例如如何将新兴范式与传统设计教育结合,强调方法论的实际应用。
  • 学科交叉主题论坛(如“碳基与硅基:人机协同的惊喜”)邀请技术专家与艺术家同台,探讨AI对设计的影响,观众可挑战观点或提出质疑。
  • 清华美院的讲座互动形式多样,既有学术性较强的圆桌论坛和案例分析,也有面向实践的作品共创与技术讨论。这些环节不仅深化了主题理解,还通过跨领域对话推动创新思维,体现了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教育理念。更多详情可参考各讲座的完整记录。

    猜你喜欢:清美校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