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03 04:21
清华美院近年来举办的多个论坛围绕设计学科的前沿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其核发的设计理念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在2023年国际艺术与设计教育大会中,论坛提出“升维:智能时代的大设计”理念,强调人工智能背景下设计思维的转型。学者认为,设计师需提升信息处理、数据分析和跨界协作能力,同时坚持人文关怀与科技创新的平衡。例如,吴琼教授指出,AI应“让机器更像机器,让人更像人”,通过设计突破技术理性的局限,推动“新的文艺复兴”。论坛还探讨了人机共创的新模式,主张将AI作为创意“催化剂”,推动艺术与产业结合,例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重构传统艺术体验。
2025年“未来商业艺术生态论坛”聚焦科技对艺术的赋能作用,提出“科技是当代艺术的语法,文化是语义,市场是语境”的融合框架。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许斌教授展示了自主多模态大模型GLM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强调技术需服务于人的需求。论坛指出艺术创作应借助AI、数字技术打破传统边界,例如通过动态化呈现传统绘画,创造沉浸式体验。
清华美院将可持续理念融入教学与实践,倡导“以生灵为本”的设计。张夫也教授提出从“美化生活”转向“优化生态”,寻求设计生态平衡点。工业设计系60周年庆典中,柳冠中教授强调设计需关注人类基本需求与文化传承,推动中国特色设计理念,服务社会可持续发展。无障碍设计、精准扶贫项目等实践也体现了设计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在服务设计教学研究论坛中,学者提出“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培养具备系统思维和跨领域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例如,清华美院通过“设计形态学”研究整合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开设人工智能与未来生活方式等前沿课题。工业设计系则通过“行胜于言”的实践导向,鼓励学生结合工程技术与思考,解决现实问题。
论坛多次强调设计需立足本土文化,同时拥抱全球化。李正安教授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历史为例,指出设计融合应追求“天有时、地有利,材有美、工有巧”的境界,将传统文化与现代需求结合。马赛院长提出“艺科融合”是清华美院的亮点,需依托全学科平台优势,推动中国设计理念的国际传播。
服务设计教育联盟论坛主张回归人的价值,反对技术堆砌。蔡军教授指出服务设计的核心是满足真实需求,而非工具化应用。例如,清华美院与南安普顿大学合作的“智能购物车”项目,通过用户研究优化服务体验,获得国际认可。
清华美院论坛的设计理念体系以“人文引领、科技赋能、跨界融合、服务社会”为核心,既回应智能时代的挑战,又坚守艺术与设计的本质价值。这些理念通过教学改革、国际合作和产业实践不断深化,推动中国设计从“跟随”走向“引领”。
猜你喜欢:北京画室
更多厂商资讯